第197章 仁義道德(1 / 2)

人人都愛馬文才 祈禱君 7028 字 11個月前

馬文才的胸前, 如今也貼身帶著半塊玉玦。

之前他沒有看清, 以為褚向是丟了玉佩之類,等他看清了,卻隻覺得渾身冰冷, 不寒而栗。

褚向的那半枚玉玦,和馬文才的那半塊一模一樣。

馬文才的那半塊玉玦, 是崔廉給的。

酈道元被門客拚死護送出壽陽城時, 他的門客趁亂去查找蕭寶夤勾結梁國的證據,結果身受重傷而回, 隻來得及交付這枚玉玦。

這玉玦的紋飾精美,又被蕭寶夤鄭而重之的收藏在書房裡,必定是某種信物, 其實崔廉對玉玦能揭發什麼也沒有抱有什麼信心,所以這件東西才托付給了馬文才, 請他交給謝舉。

因為這枚玉玦關係到崔廉、裴公、酈道元等數人安危的關係, 馬文才沒有告之傅異它的存在, 但在聽說這次來的學監可能是烏衣巷的謝舉時,他簡直是驚訝極了。

不是驚訝這樣的灼然士族會關心五館和蕭寶夤陰謀之事, 而是覺得實在太巧太巧, 就像是命運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將這些線索穿針引線,一步一步地將旁人可能一輩子都窺見不到的真相放在他的麵前。

褚向那塊被製作成玉佩的玉玦絕不會是隨便挑選的,玉玦形如環而有缺口,更重要的是, “玦”、“決”同音,故古人每用“玉玦”表示決斷或決絕之意,以摔玉表示恩斷義絕,所以玉玦被贈與旁人,並不是一種好的寓意。

照理說,正常人看到這種代表“斷義”的物品,都隻會覺得傷心或憤怒,甚至覺得是一種羞恥,不會貼身收藏或格外重視。

但無論是蕭寶夤也好,褚向也好,如今都對這枚明顯已經履行過自己意義的玉玦表示出了珍視,也勿怪酈道元覺得此物是一種信物。

褚向雖是京中邊緣化了的人物,可他的出身卻比絕大多數公子更要尊貴,哪怕他的性格如此懦弱,又被梁帝監視著這麼多年,可他依然能來三吳之地的會稽學館讀書,真的是僅憑母親的餘蔭嗎?

褚向和自己的這位胞舅,是否一直有所聯係?

馬文才原本就是個敏感多疑之人,如此一想,根本不願暴露自己發現了那半枚玉玦,隱入人群之中,隻悄悄地觀察著他。

他看見褚向收好玉佩,走回徐之敬身邊。

他看見徐之敬向褚向詢問著什麼,褚向羞澀地笑,搖了搖頭。

衣衫淩亂外表羸弱並不能削弱他的姿容半分,恰恰相反,反倒為他增添了一種讓人憐惜的氣質。

看他那羞澀似小鹿般的眼神,沒有人能把他和“陰險狡詐”聯係起來。

晉陵長公主原是齊國出名的傾國之色,卻沒有被和親、沒有被胡亂婚配,而是嫁了自己最中意的人選;

蕭寶夤落難北魏,依舊憑著容儀獲得了眾多公主的歡心,成了駙馬,躋身宗室……

蕭家血統裡的美貌,從來沒有給他們帶來過災難,難道真的是上天庇護?

“你在想什麼?現在是發呆的時候嗎?!”

定定出神的馬文才,突然被人從人群裡拉了出來。

徐之敬鐵青著臉,指了指傅歧那邊。

“我的藥用完了,顧不得那裡。”

馬文才抬頭一看,虞舫正帶著幾個交好的學子圍住了傅歧和傅異二人,傅歧那暴脾氣明顯已經按不住了,傅異拽著他的袖子,眼神冰冷地望向虞舫等人。

也許是傅異被毀了容的五官太可怕,也許是他的眼神太冰冷,除了虞舫外,另幾個士生都沒有做出什麼舉動,就連虞舫也不好太“特立獨行”,隻能在那裡僵持。

大約是藥效過了,馬文才看著噴嚏不斷的皂隸們重新提起了棍棒,寒生們卻已經一片狼狽滿臉青紫,趴在地上吆喝不斷,怒火不斷湧上胸臆。

“都站起來!”

馬文才使勁拽起一個寒生,替他整理衣襟。

“學了這麼久禮義廉恥,怎可就這麼倒地不起,一蹶不振?”

隨著馬文才的怒喝,還在地上痛呼的學子們一個個滿麵羞慚地站起身,漸漸聚集在馬文才的身邊,用沉默的眼神注視著眼前的皂隸們。

那為首的皂隸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逮捕任務會變成這樣,歎了口氣說道:“這位公子,我們並不是故意來學館裡鬨事的。隻是我等接到舉報,說這位‘易先生’身份不明,通關會稽郡的路引明明是行商,卻到了這裡教書,而且我等沿路追查他的路引和通關文書,發現他是從北麵來的,不得不慎重起見。”

“舉報?他既然是在這裡教書,又沒有殺人放火,為何會被人舉報?”

馬文才言辭犀利,直擊重點。

“易先生自南下養傷以來,從未出過書院,敢問這位吏頭,舉報者可是我學院中人?”

馬文才銳利地眼神從人群中掃過,想要從中找到那個“舉報”之人。

大多數人都坦蕩回視,也有部分人是因為被對視無措而移開目光,唯有虞舫幾人畏畏縮縮,不敢直視。

“公子何必為難我們?”

吏頭麵露為難:“我等怎會揭發舉報之人?若是如此,日後還有誰敢舉報不法之事?”

“藏頭露尾,誰比較像是壞人?”

馬文才冷哼了一聲。

“先生是學館裡的人,你們若想帶走人,也得先由賀館主同意。在賀館主來到之前,誰也不能再動我們館中學生一絲一毫!”

“你們不敢拿棍棒對著我們,卻因他們是庶人而隨意欺辱!你們又豈知其中有沒有日後的‘天子門生’!”

馬文才的話擲地有聲,替庶生們找回了顏麵,一個個腰杆子也硬了起來。

他們看著虞舫等士生渾身上下乾乾淨淨,他們卻滿麵青紫有辱斯文,為何?

總不能讓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