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賢者甘盤(2 / 2)

金骨傳奇 木杉557 3598 字 8個月前

子昭生怕甘盤效仿上古傳說中那些賢者憤世倨傲的做派,仍不起身,說道:“請賢者收我為徒。”

甘盤連忙將竹杖和竹扇放在地上,騰出雙手扶起子昭,說:“殿下請起,既有王命令殿下求學於鄙人,鄙人必知無不儘,傾囊相授。”

子昭這才放心起身,約定明日便行拜師之禮。心中所念便是抓緊拜入甘盤門下,完成父親王命的關鍵一步,以免夜長夢多、節外生枝。相談之中,甘盤得知之子昭等人三日前便已到自己竹林中的居所,於是三人一起返回竹林竹屋。

一路上子昭與甘盤相談甚歡,子昭問出了最讓自己好奇的問題:甘盤何以如此年輕就成為讓父王指名道姓的賢者呢?甘盤倒也不藏私,一五一十得將自己的經曆娓娓道來。

甘盤出身亳都甘氏,甘氏十數代人養蜂製飴,因製甘味而得其氏,也由此積累家財萬貝。但甘氏隻善養蜂製蜜,未曾有人奉公出仕。甘盤自幼好學多問,不願從事養蜂之業,隻願隨貞人(負責刻辭占卜)、史官(傳遞政令,兼有巡視監督之責)乃至萬人(樂師)學習各家之道。好在亳都乃是大商舊都,都中博學之士頗多,甘氏家財富足,便請名師教導甘盤學習古今聖賢故事、刻辭卜卦之法、歌舞雅樂之道。甘盤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少年之時便已學而有成,顯名於亳都。子昭的太傅曾在亳都但任都尹(大型都邑的行政長官),征辟甘盤為作冊(負責起草政令公文),後子嶽升任太子太傅,子嶽便將甘盤帶回殷都,推薦給商王。甘盤由此在殷都曆任作冊、內史(傳達王命、政令,兼有巡查監督之責)等職,才能為商王賞識。但是,甘盤雖受商王知遇之恩,卻因其出身的甘氏隻是百工一族,家門地位低下。加之甘盤任內史時剛正不阿,嚴格履行監察之職,以致得罪殷都中很多權貴,受到殷都貴族排擠,被抓住傳達王命失儀的把柄,借口免官。甘盤喜動不喜靜,不願返回亳都繼承養蜂家業,因而離開殷都後遊曆四方。六年前途徑河邑時喜大河景色,貪河邑魚肥,便留居河邑。後在悠遊時發現北碭山景色壯麗,兼具雄奇幽險,故而攜攸幾來此隱居。

甘盤侃侃而談、滔滔不絕,正說到三年前攸幾失足跌入竹林邊山澗摔斷腿之事時,三人已回到了竹林中的竹居。此時,竹屋中早已升起嫋嫋炊煙,攸幾施展高超廚藝,烹得一甕蒿葵野韭羹,碧綠綠一甕,想必吃下去定有去脂減油、清心寡欲之功效。攸幾眼見甘盤和子昭、鬼殳一同回來,悄咪咪去竹屋後簷下的一口泥封大陶缸中,取出一條五花束脩和一尾大河臘魚,束脩洗淨切片後在銅鍋上煎得片片油黃光亮,仿佛黃玉一般。又切了幾支竹筍成片,在煎出的油上將筍片煎了一遭。最後,在銅鍋之中加入水,將剁成段的大河臘魚與蔥薑置於水中蒸煮。

在攸幾一番操作之下,本來清心寡欲的小食,立刻變成了葷素搭配、色味俱佳的一餐。

次日天還未亮,子昭便起身指揮鬼殳和羊井布置拜師之儀。竹屋中一應用具器物皆簡陋不全,子昭因陋就簡,借花獻佛,借用竹屋中的碗筷竹杯,壇甕案幾,擺設齊全之後,請甘盤端坐,向甘盤行了拜師之禮,正式成為甘盤的學生。完成了王命規定的任務,子昭心中輕鬆了許多,倒是忘了攸幾就此成為自己的師兄這一層關係。

拜師完畢,作為老師的甘盤自然開始認真規劃教學事宜。想起這竹林中生活艱辛,兩間竹屋太小,容不下子昭、鬼殳與羊井三人,再建幾間竹屋也非一蹴而就之事。於是,甘盤對子昭明言此中難處,讓他先去河邑羈所居住,求學問道之事,從長計議。日後,或在竹林新建竹屋,或由甘盤下山去河邑傳道授業,俱是可行之計。

本來這幾日子昭在山中遊玩怡然歡樂,皆是因其從未進入深山之故,可如今新奇之意已過,此時子昭慢慢覺得竹林中身邊隻有攸幾、鬼殳與羊井幾人,單調乏味、無事可做。甘盤之言正中子昭下懷,連聲稱讚老師所言高瞻遠矚,英明無比。

因此,行完拜師之禮的當天,子昭便帶領鬼殳和羊井走上了下山之路。下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