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祭品送來,宗廟殿中巫人的唱喝之聲更加尖利,帶著嘶啞之聲。主祭子斂和三位助祭進入宗廟大殿,來到一排奉獻的佳釀肉食之前,跪在地上行禮之後,四人一齊起身,兩人一組合力一一抬起盛器,高舉至肩膀高度,保持十幾次呼吸的時間之後,再換下一盛器。饒是兩人一組,合力舉起這些裝滿肉食的盛器,每人也要高舉盛器二十五次。奉獻之禮行到一半,身材肥胖的攸由就有些氣喘籲籲,但仍是勉力堅持。與他一組的子時仿佛發現了攸由體力不逮,有意加快舉起的速度,攸由為了跟上節奏,更加氣喘心慌,但在這威嚴肅穆的宗廟大殿之上也是有苦說不出,隻得咬牙堅持。
奉獻禮儀終於結束,攸由已是滿眼金光、站立不穩。主祭子斂自是顧不上他,向先王木主行禮之後,揮手示意,五十名子族族眾上前來再次捧起已經奉獻過的酒具和盛器,在雅樂和巫唱聲中,子斂雙手執一麵刻好祭辭的木板在前,三位助祭跟隨身後,五十名手捧酒具盛器的子族族眾列兩行緊隨而行,出大殿正門,下基台台階,穿過宗廟大院,徑直南行而去。五十名俘虜也在子族族眾的執押驅趕之下,隨在隊伍之後。最後是由一百多子族族眾扛在木架上的十頭已經被燎燒的漆黑的牛軀,兀自在木架上冒著縷縷黑煙。
當最後一頭冒著黑煙的牛軀走出宗廟大院的外門之後,大殿之內的巫唱和基台之上的雅樂聲才緩緩停止。這一支長長的祭祀隊伍,在主祭子斂的帶領下,出宗廟向王陵方向而去。宗廟外的大道上,無資格進入宗廟大院的普通軍士和百姓摩肩擦踵,希冀擠在路邊觀看祭品。待獻祭隊伍抵達王陵外半裡地時,遙見二十餘子族族眾手擎玄鳥大旟和各色旗幟,早已把掘好得深深的祭祀坑團團圍住,旗幟下肅立著一百名多犬衛士卒,其中五十人手持短殳並牽五十條大犬,餘者五十人均手持銅刀,刀刃犀利,金光耀眼。再往外是一百餘多馬衛騎士,人精馬壯,矗立外圍,警戒四方。
子斂率領隊伍來到碩大的祭祀坑邊,向侍立坑邊的族眾示意,一名子族族兵快步走下坑去,將坑中一堆巨大的柴禾點燃。子斂而後舉起手中所捧得刻好祭辭的木板,朗聲誦念。誦念完畢,祭坑中的火堆已經熊熊燃燒。子斂將手中木板恭敬地投入大火中,而後多子族族眾將裝滿美酒、馬肉和羊肉的酒具盛器整齊地擺放在祭祀坑中。子斂和三位助祭隨後沿坡道下到坑中,將五十件鑄造精美的酒具和盛器恭敬地投入火堆之中。在奉獻美酒和肉食的時候,押送俘虜的子族族眾將俘虜押解到坑邊,令其跪下。五十名手持銅刀的多犬衛士卒來到俘虜身邊,手起刀落將俘虜斬首。而後由多子族族眾將俘虜人頭和潺潺流血的屍體抬入祭祀坑中,以麵身下俯的姿勢擺好。最後,兩頭被燎燒漆黑到牛軀也被抬入祭祀坑中擺好。餘下的八頭牛不放入祭祀坑中,要抬回宗廟,與鼎中未撈出的馬肉和羊肉一起,作為饗食分給參與祭祀的眾人享用。
周祭至此,算是禮成,圍在遠處觀看的百姓和兵卒不時發出喝彩歡呼之聲,還有不少人昂首望天、恭敬行禮,在心中默念許願,意圖借著神靈剛剛受用過祭品,尚在高興的功夫,虔誠地許下自己的願望。
作者按:
商人的神靈崇拜大概劃分三種類型:天帝,自然神(包括山、河、湖、海、四方、風、雨、雲、日等),祖先神(包括與商王有血緣關係的不可考的祖先神、有明確世係的祖先神以及曆代商王名臣)。
商人在祈求豐年、詢問凶吉、祈求保佑、麵臨抉擇、麵對災難等各種事務時,必須依靠神靈的庇佑和指示來從事一切事業,遇事必卜,每卜必祭。商人舉行不同祭祀儀式都有不同的訴求,不同的祭祀儀式都有其祭名,體現在儀式的程序細節、祭祀地點、祭祀對象和祭品種類上有所差彆。根據學者的統計研究,現在已知的商代祭名有200多個。
簡言之,當商人從事政治、軍事、農業、手工業、建築工程,乃至出行、疾病、生育等具體事務的前後,都會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舉行祭名不同的儀式,祭祀不同的神靈。商人通過這些祭祀,一是詢問神靈自己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