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骨傳奇》全本免費閱讀
當日,祭祀先王陽甲(商代第十八任君王,子昭父之長兄)和小辛(商代第二十任君王,子昭父之三兄)的周祭從清早大食之時開始,至晌午時分方才祭罷禮成。周祭完成之後,照例需要由主祭作東舉辦宴會,宴請參加祭祀的眾人分享祭品,稱之為“饗宴”。這次周祭的主祭是商王子斂,因此祭祀結束之後,參與周祭的助祭、陪祭和觀祭的一眾子族宗親、肱股重臣和方國親貴俱赴王宮□□,參加在這裡舉行的饗食宴會。
虎缶作為此次大捷的有功之臣,外加虎方世子的身份,自然列庭內上席就坐。在庭內主席就座的是商王子斂和王婦婦嬋,在首席就坐的是此戰的首功之臣攸侯攸由與王子子時,陪在首席就坐的還有塚宰和太師。與虎缶一同列於庭內上席就座的除了一同因功受獎的攸喜、望乘、林篤外,便是先王盤庚(商代第十九任君王,子昭父之次兄)嫡子子顯、先王小辛(商代第二十任君王,子昭父之三兄)之子子昌,太傅、宗尹、多尹、太史等一眾重臣,以及在殷都的方國國君與王子,計有杞侯凡、倉侯碩、垂侯品、興伯彰、貯侯之子貯其、周伯之子姬非、興伯之子興汶、丹伯之子丹褒一共八人,皆在庭內上席就座。
庭內就座的一眾貴賓早早便已入席就坐,每人案幾之上已經準備了豐盛的果品和瓷壺中清甜的醁(lù)酒。醁酒是將桃、李、梅、橘等鮮果果汁與上等黍酒混合而成,果香濃鬱、暗藏酒香、清甜可口、酒力不強,最適合消暑解渴。案上酒水果品是為眾人解去祭祀半天所致的乾渴疲乏所備。
在庭下就座的是在殷都的子族遠支宗親,殷都都尹(大型都邑的行政長官)、眾卿士和幾位內史。鹿辰、虎負、田石等其餘立功之人,參戰四旅的司旅(亞旅副手,旅的副指揮官)、大行行正和行長等人也在庭下席上按尊卑職位就座。參戰四旅的將士大多是初次進入王宮,更遑論王宮□□,出身低微的中下級校尉多數也是第一次參加饗宴,新奇之心遠勝緊張之情。更何況他們皆在庭下就座,距離君王重臣和自己的國君長官較遠,頂頭的達官顯貴一時管不到自己頭上,所以倒能放開手腳,一邊張望,一邊縱情吃喝。隻不過庭下之席,從所設席案、飲食器具,到果品酒饌,均比庭上之席遜色許多。就拿飲酒之具來說,庭下之席所用的銅卮(zhī)角杯,雖比尋常邑人家庭所用的陶骨木竹等質地的器皿貴重了許多,但與庭上所用的精雕玉飾的金杯瓷盞相比,仍差了一等,更無法和商王及王婦所用的玉盞牙杯相提並論。
虎缶已不是第一次參加饗宴了,自然輕車熟路,在侍者引導之下就座之後,見安坐主席的商王微笑著抬手示意,便不待侍者斟酒,自己拿起瓷壺為瓷杯中斟滿美酒,迫不及待地一飲而儘,以解半日滴水未進所致乾渴。虎缶飲罷一杯醁酒,乾渴稍解,但仍感意猶未儘,再次斟滿一杯,慢慢嘬飲。虎缶一邊暢飲美酒,一邊四顧張望,見旁邊席上第一次參加饗宴的望乘稍顯緊張,正襟危坐、目不側視。虎缶連忙側身傾首悄聲對望乘說道:“大王方才已示意吾等不必拘禮,儘享酒食,亞旅可暢飲醁酒,以消酷暑。”望乘這才發覺周邊眾人都已自顧自地吃喝起來,微微頷首向虎缶致謝之後,也端起麵前案上由侍者剛斟滿的一杯醁酒輕呷起來,隻不過腰背還是挺得如鬆般筆直。
此時,饗宴還未正式開始,賓主等人隻是就座歇息。商王子斂與坐得較近的婦嬋、攸由、子時、塚宰和太師談笑風生,其餘人等也各自三三兩兩側首交談。虎缶見狀,便扭頭與身旁沉默不語的望乘閒談起來:“這醁酒酒力雖不強,但空腹多飲亦能醉人,不知亞旅大人酒量幾何?”
望乘答道:“鄙人常在軍中,雖能飲酒,然酒量不勝,尋常黍酒能飲一升,再多便要醉倒了。”
虎缶饒有興趣地繼續說道:“亞旅大人如此雄壯威武,又值盛年,酒量卻是平平,定是平日飲得少了,多多暢飲,大醉幾回,酒量自當增長。”
望乘漸漸放鬆,飲一口杯中美酒,說道:“在軍中最多淺酌幾杯,豈可多飲?若在軍中貪杯大醉,輕則貽誤軍機,重則喪命沙場。”
虎缶點頭稱是:“戎事無兒戲,亞旅大人說得是。”
兩人沉默片刻,各飲一杯之後,虎缶拿起案上一隻鮮桃,拱手示意望乘也吃。望乘見狀,也取自己案上桃果大嚼,吃罷對虎缶說道:“以前常聞人道,王宮宴飲,禮儀眾多。不想今日赴此饗宴,卻如此不拘禮儀,輕鬆自在。”
虎缶微笑說道:“亞旅大人有所不知,饗、燕、酓(yǐn)、食四等宴席之中,這饗宴因是祭後分饗食之,故而最為講究禮儀。此時,饗宴尚未開始,主賓皆可輕鬆自在,待鼓樂聲起,饗宴開始,則舉杯先後、進食節儀、酒食禮器、言談唱和皆有一定規矩,為得是以禮序次、規矩周旋、行止有度、威儀有則。”
望乘皺眉道:“飲食禮數,鄙人倒通得一二,但如虎君所說,饗宴禮儀如此繁雜,卻叫人手足無措了。”
虎缶微微一笑,說道:“大人莫憂,這饗宴禮儀雖繁,但也有一定之規,隻需留心一二關鍵處即可。大人切記,待饗宴鼓樂奏罷,大王與王婦敬酒三巡之時,第一巡酒稱之為獻,既獻天地神靈,又敬上下賓客。因而我等賓客須得奉杯至眉,再灌酒半杯於地,以為敬天獻祖之意,其後方可飲杯中餘酒。而大王與王婦所敬第二、三巡酒,則需一飲而儘以示恭敬感激之意。待王與王婦敬酒以畢,隻需靜待首席貴賓敬罷大王與王婦之後,我等上席之賓便可由大王而下依次向庭中主賓人等敬酒。依古之禮法,敬獻醇酒必以單為吉,故君王受九獻,侯伯受七獻,大國之卿受五獻,侯伯之卿受三獻,其餘人等受一獻。宮中宴飲皆依古禮,我等最多可向大王敬酒九巡,向攸侯等方國侯伯敬酒七巡,向塚宰和太師等朝中重臣敬酒五巡,子時等王族子侄亦是五巡,向姬非等侯伯之子敬酒三巡,其餘人等敬酒一巡即可。”
望乘聞言,不禁瞠目,問道:“莫說大王要受敬九巡,便是侯伯也要受酒七巡,庭上這許多人眾敬將下來,大王與眾位侯伯定要不勝酒力,大醉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