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征募之策(1 / 2)

金骨傳奇 木杉557 4809 字 8個月前

《金骨傳奇》全本免費閱讀

奄都臨近東夷,本就是大商曆代君王向東擴張的前沿,四麵臨敵,東有向方(在今山東臨沂市莒南縣)和莒方(在今山東臨沂市費縣和莒縣一帶)不奉商道,北有齊方(在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附近)時叛時降,西南有方夷(在今山東省魚台縣北部),東南有淮夷(在今江蘇淮安市一帶),正南有徐夷(在今江蘇徐州市一帶),此三夷皆為東夷九種之屬。(《後漢書·東夷傳》雲:“夷有九種,曰吠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商人是東夷高辛氏後裔,自商湯革命時東夷諸部便是商人盟友,但是自商代第十任君王中丁起,隨著大商開始向東擴張,東夷便不斷反抗大商的擴張。後大商經曆九世之亂,以致商道不振,東夷諸部乘虛時常入侵。故而子斂令大商王師左師右旅駐紮在奄都附近,一是抵禦向、莒和東夷各部的侵擾,二是監視心懷不軌的子尚一宗。

虎缶從彭白處得知,左師右旅的三大行此時分駐在奄都東郊二十裡的東戍、兒邑(在今山東滕州市)、平邑(在今山東臨沂市平邑縣),三地各相距百裡上下,戰車輕卒可朝發而夕至,三地互為犄角。左師右旅的亞旅子禽雖是子姓王族,但其血緣與商王較遠,幾代以前便已出了五服,能位居王師亞旅全靠戰場上的搏殺積功。虎缶想起望乘說過,子禽為人樸實無華,二人脾性相投、惺惺相惜,作為同僚素來交好,便打算從自己擔任過望乘的隨軍禦史這層關係與子禽結交。

虎缶來到東戍,以望乘友人的身份拜訪駐軍於此的左師右旅亞旅子禽,子禽倒是熱情款待。但當虎缶說明真實來意後,被子禽一口拒絕。

說到此處,虎缶向子昭複述子禽當時的原話:“虎君以友人來訪,禽當款待。若禦史以王命調兵,需持銅節、銅符與王命。今大人空有銅節卻無調兵銅符與王命,禽斷不敢從命。”

甘盤聞言道:“虎君有銅節,王命隻令登兵征糧,卻無調兵王命。子禽治軍嚴謹、公私分明,是統軍之才。不知其年歲幾何?”

虎缶苦笑道:“子禽年歲比在下大不了幾歲,卻有治軍大才,虎缶佩服得緊。”

子昭問道:“此等人才倒是可以一會。後來又如何了,少菟繼續道來。”

於是,口才頗佳的虎缶繼續繪聲繪色地向眾人講述。

當天,縱是虎缶曉以大義、誘以私利,子禽皆不為所動,饒是虎缶口舌便給,子禽隻是招待虎缶飲酒食肉,卻不給其一兵一卒。

還是隨行的曾淇趁虎缶離席小解之時出謀劃策,虎缶依計言說要出使向、莒二方,此二方正與大商為敵,須得兵卒隨行保護。子禽見禦史大人出使心意已決,隻得分撥一行兵卒,共計戰車三乘,戈士二百人交予虎缶,以儘護衛之責。

子昭擊節讚道:“曾淇妙計,隨機應變之能不輸男子。美中不足的是,僅調動了一行之卒。”

曾淇微笑道:“想來小女子這計策斷然逃不過子禽大人慧眼,隻是我見子禽大人聽聞我家少主說王師缺兵少卒,各處大族卻隻顧自家私利而袖手旁觀,其眼神神態深以為恨。小女心想,亞旅大人統帥大軍,又是嚴謹細致之人,自不會貿然違反國法軍規。我少主無調兵虎符王命,自然調不得一兵一卒。但若有名正言順理由,大人一定會儘其所能助我少主。小女子隻是碰巧猜到子禽大人的心思,僥幸而已。殿下方才誇讚,實是過譽了。”

虎缶微微一笑,深情望著曾淇,繼續娓娓講述。

第二日虎缶帶著一行之兵,向東行十裡便轉身返回奄都,繞城一周後在城外駐軍歇息。早先兩日彭白早已派人四處散播向、莒二方與方夷、淮夷勾結入寇的謠言,如今奄都人眾見王師出動,四處巡梭,自是人心浮動。

虎缶不敢假傳王命,但是假傳子禽命令的膽子還是有的。派王師士卒向子尚傳令,言說王師斥候探得敵軍大舉入寇,即將劫掠大族在各處的田莊牧場,要求族兵邑卒前去與王師彙合破敵。彭氏更是派遣族人奴仆,打著向、莒二方與東夷旗號在邊鄙山林中虛張聲勢,有些田莊中的邑人遙遙望見,轉身便奔回奄都報信。如此一鬨,不用子尚傳令,各族族長便主動召集族兵邑卒,鬨著要子尚領頭出兵,著急保衛各自的田莊財產。

不過兩日,奄都及周邊各邑便召集族兵共二千五百餘人,皆兵革齊整,糧草充足,外加七百餘隨軍奴仆,在子尚之子子當帶領下前往東戍與左師右旅會師。虎缶在半路假意與子當偶遇,二人合兵一處共赴東戍與王師會師。子當見虎缶率領右旅戰車士卒,不疑有他。虎缶熱情相邀,請子當坐到自己的豪華涼車上來,子當隻道禦史大人想炫耀他的豪車,不好推辭,便上了虎缶的車,二人一路談笑風生,徐徐奔東戍而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