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錢寬因為成功將宋濂‘忽悠’上鉤而得意之時,老頭兒對錢寬的稱呼也是再次變回了‘山長’。
不僅如此,隨著態度的徹底改變,老頭兒又是主動詢問起了這為新政做宣傳的事來。
“先生乃當世大儒、一代文豪,於文人士紳間頗有聲望。以先生之聲望,若是先生以筆為刀,為這新政之策廣為散發宣揚,那這新政的推行必將事半功倍……”
既然老頭兒都主動詢問起了這宣傳之事,這利用對方聲望來為新政做宣傳的事,錢寬自然也不會藏著揶著。
“此乃於國於民皆大利之事,老朽當義不容辭!”
聽到錢寬這直白無比的回答,如同最初拒絕時的堅定一樣,這一次的應承,宋濂同樣堅定無比。
“先生大義!”
聽著耳邊偉來的肯定應承,原本因為曆史上明朝文官集團乾的那些事,從而對所有文人都有些偏見的錢寬,這會也是不由得對眼前這頑固老頭兒的印象大為改觀起來。
要知道,雖然這攤丁入畝等新政能夠大為緩和社會矛盾、釋放社會活力並促進生產發展,但卻隻是有利於普通百姓和朝廷。於那些官僚士紳來說,卻是在挖他們的命根子。
可以說,從某方麵來講,這就是相當於一場國家層麵上的劫富濟貧,是在與整個官僚士紳階層作對。
因此,在應承下這個任務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宋濂同樣也旗幟鮮明的站到了天下官僚士紳的對立麵。
“哈哈,山長過譽了!老朽本就已是風燭殘年,若能在有生之年以此老邁之身為百姓真正做些事,又何懼區區罵名!”
聽到錢寬的讚歎,這一次乃是心甘情願、義不容辭的選擇了做皇帝手中刃的宋濂,那叫一個無所畏懼。
“先生放心,此新政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既便暫時可能讓先生受屈,但百姓與後世史書必會為先生正名!”
看著眼前鬥誌昂揚的宋濂,不知不覺間,錢寬對其印象觀感卻是再一次有了大幅度提升。
“隻要能將此利國利民之政推行下去,留名不留名的老朽倒是並不在意……隻是老朽以為,若是單憑朝廷邸報流傳,怕是有些力有不逮吧?”
不得不說,隻要思想放開了,這人的眼力、能力那也是隨之跟著呼呼上漲。
這不,剛剛才應承下了這為新政張目的事,向來方正有餘、圓滑不足的宋濂,隨即卻是一眼就看出了這宣傳渠道不足的問題。
“多謝先生提醒,瞧咱這腦子,咋會把這麼重要的事情都給忘記了!”
被老頭兒這麼一提醒,錢寬隨即也是猛的想起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來。
“哦,山長莫非已有解決之法?”
看到一臉恍然大悟的錢寬,老頭兒頓時不由得滿臉好奇起來。
“哈哈,辦法倒是有了,不過容小子先賣個關子。先生隻需儘快把這宣傳新政的文章做好,小子保證到時候這文章絕對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遍應天府乃至我整個大明!”
在老頭兒一臉好奇的目光中,賣完關子的錢寬卻是轉身就往院外跑了出去,隻留下一陣得瑟不已的大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