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刺頭深草裡(1 / 2)

《她雖從青雲路上跌落》全本免費閱讀

少陽院的暖閣裡,齊王李瑨召見了自己的兩位親信,羽林衛護軍副使曾昆和吏部員外郎石澗。

“臣等提前恭賀太子殿下了。”

李瑨連忙抬手示意這二人切勿再恭維,他對讖言忌諱頗深,未拿到太子寶冊,他不希望手下人太過張揚,以免沾沾自喜誤了大事。

“冊封禮未成,切不可逾越。況且,以我拙劣之姿,能得父皇看重,這也全仰仗各位功勞。”

曾石二人見狀,客套兩句後,便直奔主題。

曾昆說道,“從去年起,邊境與奚人、契丹人貿易不斷,平盧、範陽二節度共收商稅二百六十萬貫,皆獻於朝廷。這沿途置換輕貨、絹帛一百六十萬貫,派小隊護送已到溪縣,不日就會抵達進京,就看殿下想定哪日讓他們入府。”

“過上小半月,本王將平康坊的府庫建好,你就帶羽林衛護送他們入府,記住,提前打點好城門校尉,後半夜再入城。”

藺雲奉完茶,躬身將耳朵貼在窗邊,雖是眼觀四處,手心攥出一把虛汗,但還是將這些話聽了個一清二楚。

準太子企圖貪汙朝廷稅銀,這是何等大事。

若是能人贓並獲,定能把他從太子位上拽下來。藺雲跑回值房中,沉思一炷香的時間。

四下無人,如果他此時把這個消息遞出去,想必也沒人知道。尤其是汪貞夏不在,藺雲更像是脫韁野犬,再無顧忌。

他打定主意後,趁著夜色正濃時離開了少陽院。

“殿下可就寢了?”

“藺公公?你可是有要事稟報皇後娘娘?”

“正是,還請姐姐去通稟一聲。”

“那藺公公稍等。”

不多時,香兒從殿內出來,頷首示意道,“藺公公,皇後殿下問你,到底何事這麼急?”

“殿下她......”

“藺公公勿見怪,殿下她已更衣臥榻。”

藺雲聽此,隻得將事情原委告訴香兒。

他在殿外又吹了半個時辰的風,最後等來通傳宮女的一聲“藺公公,先回去吧”。

從承香殿回去時,藺雲心裡不免落空,先前是汪貞夏讓他覺得礙手礙腳,現在反倒覺得不如自己把這手腳捆起來,免得徒生事端,引火上身。

郭皇後得了消息後,起先並不相信齊王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做出這種事,未料到從宮外探明消息為真時,簡直是覺得老天相助。

因為朝裡不免有彈劾宗室的言論,於是純宗皇帝下了個旨意,要興修前朝文集,抽調這些人進翰林院,好占住這些寒門學子的精力,因此六尚女官有十餘名被派到了翰林以及史館做一些輔助工作,趁著這樣一個良機。葉容鈺也被郭皇後安排至翰林院。

初唐時期,聖上的詔令敕書都由門下省官員起草,到中宗時期則由上官昭容專門負責,至玄宗朝才設立翰林院,後來慢慢用大學士起草密詔。翰林院下屬琴、棋、書、畫、道等院,裡麵的人員被稱為“待詔”,供天家尋歡添興、品樂風雅。

所以到現在,翰林院裡官員的質量可以說是參差不齊,其中不乏有名門托關係送至翰林下轄各院的。

葉容鈺並無過高的資曆,並不能像先帝欽點的女學士那樣直接在翰林院擔任要職,隻是二三十名負責修書的翰林女官同書院的西廂內,一人一張長案跪坐於前,有專門的宮人負責伺候筆墨紙硯。

但翰林院畢竟是朝廷前後的消息樞紐,葉容鈺在這能聽到諸多動向。

這日,趁著午膳時間,葉容鈺又來麵見皇後。殿中還有郭皇後的親弟弟郭誠,以及皇後的親信李茂珍、陳淮仲。

“怎麼樣?”

“聽說曾昆今日告假,沒來上朝,有殿前侍衛說他調遣羽林衛二百人在昨晚出城了。”

郭誠立刻站起了身,“娘娘,臣弟這就派府兵探子去城門守著。”

緊跟著,李茂珍也起身,他微微施了一禮,“那臣這就派人去各個府上,等郭將軍來信後我們就即刻入宮,這次必要讓齊王的惡行昭然於世。”

郭皇後勾起嘴角,打起精神,將鮮紅的指甲握於掌中。

亥時末,各坊已經熄了燈。幾經戰亂後,長安城內宵禁不嚴,隻有金吾衛沿街巡邏,確保長安城內無賊人作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