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煙碧》全本免費閱讀
此言一出,整個院內鴉鵲無聲。
“請諸位慎重!”任知宜的聲音溫雅清潤,卻擲地有聲,“背後之人的目的或許就是要煽動舉子興起事端。”
幾個舉子麵上現出猶疑之色。
應宣問道,“你說高期不是自儘,有何憑據?”
任知宜淡笑道,“今日四處奔忙,至今滴水未進,不知可否先跟諸位討杯水喝?”
眾舉子聞言,皆麵露窘色。
眼下這情狀倒好似是他們一群男子在為難一個弱質女流。想到此處,滿腔的意氣散了大半。
應宣搬來一把楠木椅,又將茶盞盛滿茶水,置於旁幾上。
“姑娘請坐!”
任知宜言笑晏晏,“多謝應舉子。”
應宣沉聲道,“請姑娘儘快告知高兄的死因。”
“啾啾,啾啾……”
兩隻十四雀落在院中的銀杏樹上,爭相啄著樹乾,發出嗒嗒的聲音。
任知宜啜了口茶,慢條斯理道,“證據有三。”
“其一,仵作發現,高期雖是溺死,口鼻中吸入的水草卻較一般的溺水之人少很多,證明他入水時是半昏半厥,顯然他並非獨自去往曲江,最大的可能是他當時已被人迷昏。
其二,他的兩個手腕處有很深的勒痕,手背上還有利石劃傷的小創口,應當是有人將重石以繩索綁於他的手腕上,以期他沉入江底。沒想到,昨夜月動,江波翻浪,將屍體飄了上來。”
“其三,高期死於戌時至子時,我已問過四方城門守衛,未有人見過他。”
“姑娘所言差矣。”人群中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
任知宜凝神望去。
發聲之人身量不高,臉頰瘦削,站在人群中極不起眼,唯有雙眸銳利而沉靜。
“在下董嗣業。”他麵容沉肅,“不同意姑娘所說。”
任知宜笑如春風,“願聞其詳。”
“昨夜高期在怡然亭醉酒,貢士院人儘皆知。口鼻內吸入水草較少,不一定是被人迷昏,也有可能是因為酩酊大醉。”
任知宜反問道,“既已大醉,如何能孤身走到曲江?”
董嗣業漫不經心道,“或許高期先到了江邊,又醉飲了一場,也未可知。”
任知宜淡淡一笑,“董舉子這麼猜測,倒也有幾分道理。”
眾人見她相貌清麗,行事溫柔知禮,漸漸地卸下防備,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昨夜我見過高期,他酉時就開始在怡然亭喝酒,一直喝到半夜。”
“沒到半夜!”另一個舉子道,“我戌時出來過,他不在亭中。”
“我們幾個明明看見,戌時三刻時,董兄和許兄背他回房。”
“還有應兄和況兄也在一起。”
“……”
任知宜靜靜地聽著,暗暗記下其中的信息。
這些舉子如今對朝廷有怨氣,若是逐一盤查審訊,恐怕又要多生事端。
不如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