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全本免費閱讀

對於母親,原主的記憶裡完全沒有,就算小時候也隻是在父親的錢包裡見到過一張小小的黑白色照片。

對於原主父親的過往,透過模糊的記憶,以及家裡的一些信件,他倒是有著足夠的了解。

原主父親早年考入東北大學,有幸成為第一批畢業生。

畢業時由學校選送去了美國麻省理工留學,就讀采冶科。

一九三二年回國後,直接進入已經流亡到四九城的東北大學,執教采礦冶金專業。

也結識了當時同在學校任教的妻子。

動蕩歲月,命途多舛的東北大學並沒安穩多久。

一九三五年,時任清華校長的蔣南翔《告全國民眾書》發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悲呼。

城內的東北大學號召北大一起行動,這也使得東北大學受到牽連,後繼也因此開啟了東大再次顛沛流離的艱難曆程。

次年在長安,又是東北大學帶領隊伍請願紀念“一二九一周年”活動,直接引發“雙十二事件”。

之後,校長被監禁,東大也被收編責令南下汴梁。

儘管此時李父的專業已經停課,還是隨著東北大學一路輾轉,從汴梁,二遷長安。

日軍進犯潼關,東北大學不得不再次遷徙,最終西進巴蜀。

在當時三台縣長的支持下,得以入駐涪城。

有了中英庚款董事會,以及社會各界資助,東北大學在三台才能繼續辦學。

一九四〇年原主父母喜結連理,次年秋天妻子懷孕。

一九四二年五月,原主母親生下一子,也就是原主。

因為缺醫少藥,原主母親產後感染,最終因產褥熱去世。

將妻子火化後,他給孩子起了名字:李想國,諧音“理想國”。

柏拉圖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該具備智慧、勇敢、自製、正義這四種德性。

李父也是語義雙關:除了這些品德,還希望他能一顆心向國家,為國奉獻。【注】

妻子去世後,原主父親沒有再婚,隻是在當地給原主找了個奶媽,幫著自己帶孩子。

一九四六年三月,抗戰結束,學校終於能夠回到東北,遷回了奉天。

李父也借機秘密帶著妻子骨灰和孩子,輾轉繞道濱江,從解放區返回老家。

將妻子安葬在自家祖墳,就想帶著母親一起回到奉天,一家團聚。

隻是適逢一場春寒,他母親身體突然抱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