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全本免費閱讀

在晨光中,汽笛聲中,列車徐徐降速,最終停在了東直門車站。

下車出站,幾個人的行李不多,所以乾脆也不叫三輪車了。

羅隊長拎起李想國的箱子,三個人沿著東外大街一直向東走去。

一直走到一家賣羊肉和燒餅的鋪子,帶頭走了進去。

點餐以後,就找了個空的桌子坐下來等著東西送上來。

朝著店鋪外麵的李想國也看到,時不時就有穿著一身深藍色工裝的男男女女,或步行或騎著自行車,順著大路向前行。

然後也看到對麵房子的牆壁上寫著標語: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他也不由得輕聲哼唱起來。“保和平,衛……”

哼了個頭,他猛然停下來,一下子反應過來——自己這是又犯錯了啊。

心下不由得暗罵:你特麼寫標語就寫標語,怎麼還帶聲音的?

畢竟,這歌現在有沒有,有了的話又有沒有傳播開?

這個年代傳播途徑有限,除了口口相傳,剩下就是廣播傳播,這又不是所有人家都有的東西。

就像去年的時候,全四九城也就六萬多部收音機。

這可比那些網絡小說裡說四九城自行車少,買輛自行車,都跟後世買輛豪車似的。

豬腳買了新車上街,路人的眼珠子必然都要粘到豬腳身上。

實際上,這肯定是胡扯了,解放初四九城就做了自行車登記,發放牌照。

當時自行車的保有量就已經接近二十萬輛。

甚至建國初的幾年,人們的出行方式也不是自行車,所以就連自行車都是滯銷商品。

甚至當時四九城百貨公司第一批發部的一大主要任務就是推銷自行車。

但這項工作一向不好做,曾有一度,推銷員一天跑了幾十個地方都不見成效。

一直到了一九五六年以後,隨著經濟好轉,每年四九城的自行車增加速度,每年最少也有三萬輛以上。

而且,國產自行車生產的增速也決定了,每年四九城自行車銷售的數量也會急劇增加。

原來的電視劇發生在這後麵差不多十年,哪怕隻按照四九城每年增加三萬輛自行車。

十年以後,四九城的自行車保有量,少說也有四五十萬輛。

當時的北京城鎮人口數量也不過四百萬人左右。

最起碼十人裡麵就能有一人有一輛自行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