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2 / 2)

至於不容易搞到,那是彆人的缺點,肯定不是自己的。

至於洗衣服什麼的,難道是肥皂買不到嗎?

哦,可能沒票還真的買不到那麼多。

所以隻怕自己不可避免地又要開啟囤囤囤模式。

囤肥皂,又或者囤一些燒堿。

畢竟自己以後肯定要養豬,想來也能有大量的胰子和脂肪。

如果需要,也可以自己做肥皂。

要是實在沒有燒堿,還可以用草木灰瀝水替代。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喜歡把一切有用處的東西都神化。

就連皂角也是如此。

比如皂莢刺,傳統中醫裡麵認為皂莢刺屬於辛溫行散之藥,其藥效如同其外形一般銳刺而鋒利。

針對於各種瘡癰、紅腫、疔毒諸症,用之往往可以起到藥到病除之良效。

所以說中醫,其實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跟科學並不相乾,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李想國穿越前,各種中藥材都被炒到高位,甚至就連皂莢刺也沒能免俗,貴的時候一斤能賣到一兩百塊。

自己要是囤積一批到時候賣掉,都夠自己過日子的了。

不過這東西,哪兒有白果香?

他是真的敬謝不敏。

倒是皂角米,他覺得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一個長期處在饑荒中的民族,對於吃的熱愛才真的是刻在基因裡的。

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穿越以來,為了滿足吃食,花費了這麼多時間。

而且也可以預見地,必然還會花更多的時間。

種了皂角樹,皂角用又用不光,閒來無事時候剝皂角米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止好吃,還能打發時間。

想想你自己剝稻穀,然後做一頓飯……

更何況這還不是吃米,是吃稻殼。

(其實也不恰當,更像是黃豆泡水後剝下來的豆皮,皂角米其實就是皂角果仁外麵的這層保護用的軟膜。

其實這東西雖然有些半透明,但是實際上也是肯定不含某些瞎逼逼的公眾號所說的膠原蛋白或者軟骨素——這些隻存在動物體內,植物裡麵是肯定沒有的。

類似的說法還出現在“海藻”或者“銀耳”、“金耳”等食物中。

而且,實際上膠原蛋白可以說是常見的蛋白質裡麵最差的一種。

不含有色氨酸、蛋氨酸和酪氨酸這些必需氨基酸。

所謂的必需氨基酸,就是指人體不能自行體內合成,或者合成不足,隻能靠著食物攝入的八種氨基酸。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後世人而言,阿膠就是種垃圾食物,根本不配稱為“中藥”。

畢竟,哪怕吃點兒豬蹄,那滋味不比啃沒滋沒味的驢皮膠更好嗎?

如果換成這個年代,尤其是那幾年的話,阿膠對於吃不到太多肉的普通人,尤其是水腫病患者而言,那還是很好的營養品,很好的對症藥物。

所以有些號稱營養師的公眾號,有些東西也都是人雲亦雲,跟著胡說八道。

人最重要的,不止是學習、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同樣也需要有獨自思考,分析的能力。

另外就是什麼營養師、心理谘詢師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花錢就能考,考了很容易過,然後對找工作或者實際工作完全沒卵用的東西。

如果它對找工作或者對於實際工作真的有用,你就會發現——這東西想考,前麵咋他媽那麼多前置條件,老子竟然沒法報名!

也因此,這些公眾號自然也就良莠不齊,還是有選擇地看就好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