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2 / 2)

更不配被賈張氏搶房子,被滿大院騙錢,被易中海騙工作……

不過換到真實情況下,真的是烈屬,至少衣食無憂,又怎麼可能被幾個小趴菜欺負。

李想國自己這裡是特殊情況,李父原先的工資加補貼每個月就接近三百萬。

所以即便按照百分之二十發放的撫恤金,每個月他也能拿到接近六十萬。

甚至比起院裡賺錢第二多的易中海都不差什麼了。

更何況每個月,他還能拿幾萬塊的烈屬撫恤金,加上這個隻怕也難說誰多誰少了。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後邊文件正式出台的時候,這個階段的撫恤金應該是百分之二十五。

那時候自己的這筆錢估計就差不多得接近七十萬,應該比易中海的工資還高。

所以,就憑這一條,李想國就不屬於貧困人口。

真換成普通的軍烈屬,實際上也同樣不至於餓到。

除了撫恤金以外,困難沒有供養的軍烈屬。

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每個月都有額外的糧食補貼可以領。

農村的軍烈屬,每人每個月最多能領到十五斤糧食,城市的則是二十斤。

甚至軍齡五年以上軍人的家屬還可以向上浮動不超過五斤的份額。

而且這糧食補貼還是算到地方糧食開支裡麵。

這意味著什麼?

簡單地說就是,軍屬和烈屬除了糧本上的定額,他們每個人最少還有二十斤的免費糧食可以領。

即便是那幾年,城市裡的軍烈屬,有著糧本再加上補貼也是根本都餓不到的。

如果這麼多的糧食他們真的都吃了,那能保證家裡人吃得比賈張氏還胖。

或許某些小說裡麵寫的,聾老太太每個月還賣那麼多糧票,也是來源於此。

五保戶的糧食定量,外加著烈屬的二十幾斤糧食她是肯定吃不光的。

換成那幾年,黑市一斤粗糧都能賣好幾塊,換成錢怎麼也夠她吃幾頓好的。

對於李想國而言,這兩筆錢,他都能領到滿十六周歲。

實際上,如果日常生活,每個月他也肯定花不了幾個子兒。

所以大半也都得再存進銀行,又或者囤上一些以後用得到的東西。

至於分散存款,這事兒在這個年代的操作性可行,但是也真的不怎麼方便。

雖然這個年代各銀行網點沒有互通。

但是一直到後麵的一九七八年,人行一家獨攬國內貨幣發行到儲蓄信貸的各種業務。

不像後世,人行已經轉變成貨幣發行以及金融監管機關。

具體的業務,除了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還一堆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可選。

一家銀行網點存一塊錢,四九城這地兒可能你也能存個幾百塊錢。

(郵儲我連商行都不如?另外,我用百度地圖查了下,有一百四十八家,不知道是不是全部。)

一家獨大的銀行,整個四九城又能有幾家辦事處?

所以即便想分散存款,可選擇的範圍也太小了。

總不能把錢存到那些活不過兩年的銀行和錢莊吧。

那跟去年加入kmt有什麼區彆,還不如留著現金靠譜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