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八百個學童,最大的底蘊(2 / 2)

他聘用了十個讀書人,專門教導小娃娃習字,而他自己則是親自擔任先生,每天不管多忙都要給孩子授課。

娃娃們吃的,是整個涇縣最好的。

學童們用的,無論筆墨紙硯都敞開供應。

到了晚上睡覺時,由於孩子們年齡太小,所以顧小妹帶著楊家村的女性,全都摟著娃娃們溫柔的哄睡。

而楊一笑和宋老生等人,則是一晚上要在宿舍巡視好幾遍,直到聽到最後一個娃娃入睡囈語,楊一笑才悄無聲息的離開學堂……

自古講,師徒如同父子。

剛開始的時候,他也許隻是出於同情,所以想照顧娃娃們,減輕流民們的壓力。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心裡漸漸喜歡孩子,竟然把每個孩子視作親生,感覺自己有了八百多個子女。

回報是驚人的!

娃娃們把他當做最親的人。

而流民大營的百姓們,也迸發出令人震驚的動力,所有人拚了命的乾活,發瘋一般的賣著苦力。

流民之中最常聽的一句話“我們家娃娃,是楊先生的弟子,先生幫我們養娃,吃穿都由先生供養,人要講良心啊,咱們得對的起先生。”

……

回憶是最令人溫馨的,楊一笑在孩子堆中很開心。

由於聞聲而來的娃娃越來越多,導致他今天的巡視已經無法繼續,索性就和娃娃們一起玩耍,隨意在流民大營之中漫步。

也許是因為偶然,又或是心之觸動,總之不管什麼原因,他忽然生出了授課的興趣。

於是就在這露天席地的環境裡,在無數流民的滿眼感激和親切中,他單手抱著一個小娃娃,另一隻手揉著一個小毛頭的腦袋瓜,溫聲道“來,先生今天教你們一段歌謠。”

“這段歌謠,叫做九九歌!”

“今天是冬至第一天,也是數九的第一天,而咱們要學的歌謠,唱的就是冬天的數九。”

娃娃們都很興奮,大家最喜歡先生教課。

於是無數個小腦袋瓜翹首以盼,又是乖巧又是崇拜的盯著楊一笑。

接下來的一幕,感染了整個流民大營。

師父教一句,娃娃學一句,剛開始還是輕輕的聲音,漸漸變成書聲朗朗的歡快。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

娃娃們的聲音,是這個世上最純淨的聲音,都是三四歲的孩童,尚未被世界汙濁影響。

小家夥們學會了歌謠,忍不住就請求楊一笑講解。

“先生,先生,什麼是‘不出手啊’?為什麼一九二九不出手?”

唧唧喳喳的聲音,稚嫩而又帶著求知欲,楊一笑十分欣慰,於是柔聲的講解起來。

他授課的方式很特殊,從來不會板著臉裝嚴肅,而是故意揉揉孩子們的額頭,語氣帶著無比和藹的逗趣……

“所謂不出手,就是凍的伸不出手。”

“你們看,王二妮是不是兩隻小手縮在袖子裡?那是因為冷啊,所以她揣著小手暖和呢。”

楊一笑一邊講解著,一邊把名叫王二妮的小丫頭攬在懷裡,他輕輕拽出小丫頭縮在袖子裡的小手,然後用自己的嘴巴往小手上‘嗬’著暖氣。

王二妮很幸福,乖巧的把小腦袋擱在他懷裡,喃喃囈語道“先生,先生,我感覺好暖和啊,您做我的父親好不好?我娘說,師父就是父親……”

楊一笑鄭重點頭,聲音溫柔無比,道“好!”

隻一個字,讓小丫頭喜笑顏開,甜甜的笑著,縮在他溫暖的懷裡。

“先生,先生,這就是父親的胸膛嗎?原來我娘親真的沒騙我。有父親的孩子,冬天也不會冷。”

小丫頭的呢喃,讓楊一笑心裡一酸,他瞬間就聽出來,這個小家夥的父親已經死了。

江淮那場大水,死的災民太多,這孩子能活著來到涇縣,估計是因為母親的強撐。

一個女人能強撐著把孩子帶到涇縣,可見是個堅韌無比而且能吃苦的。

就在楊一笑心裡沉吟的時候,恰好聽到流民大營裡有哭聲,隻不過那不是悲切的哭,而是一種開心而又欣慰的哭。

楊一笑不由自主抬頭,尋著哭聲望了過去,卻見一個婦人躲在棚子口,正在嗚嗚咽咽的擦眼抹淚。

雖然她在哭,但卻滿臉帶著笑,她目光柔柔看著小丫頭,顯然正是這丫頭的母親。

她一邊哭著,一邊跪倒下去,遠遠衝著楊一笑磕頭,臉上有種朝拜似的虔誠。之所以虔誠,是因為感激到了極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