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皇帝暴怒,朕的文友不可能造反(2 / 2)

“臣得知此事之後,幾乎嚇出一身冷汗。”

“陛下啊,這是最危險的舉動啊。”

“遙想咱們雲朝開國之初,太祖陛下就是因為人望興隆,所以麾下百姓和將士們,強行將皇袍披在太祖身上。”

“由此,開創了雲朝偌大基業。”

“而如今,楊一笑他做的,竟和當年的太祖陛下一樣,所以他分明也是想要黃袍加身……”

不得不說,這禦史噴人有一套,各種危言聳聽,扣帽子很是嫻熟。

然而可惜的是……

皇帝終於暴怒了!

“你說完了沒有?啊?你說完了沒有?”

曾經溫和無比的徽宗,一向笑嗬嗬對待臣子的徽宗,這一刻暴吼宛如咆哮,竟然連愛卿兩個字眼也不喊了。

砰的一聲!

猛然皇帝重重一拍龍椅,厲聲對著滿朝文武斷喝,怒氣勃發道“都是死人嗎?目睹朕的文友被攻訐?爾等太讓朕失望了,爾等竟然無人體恤朕的酸楚。”

皇帝乃九五之尊,雷霆暴怒誰敢吭聲,所有大臣全都麵色膽寒,低著頭乖乖的聽著咆哮。

而徽宗在咆哮幾聲之後,終於把目光森然看向禦史。

目光凝視片刻之後,皇帝突然森森一笑……

“孫禦史,讓朕跟你講一講!”

“你所說的楊一笑三大罪,朕,跟你講一講他的三大功。”

“首先第一罪,你說他文賄京師百官,關於這一點,你沒查清楚,其實他不止文賄了百官,他還賄賂了朕這個帝王。”

“當初,江淮流民數萬,聚集京師之地,淒號聲聲片片。”

“然而你們滿朝文武,無人向朕告知流民淒慘,導致流民們在京師之地半個多月,朕竟然不知道每天都在餓死人。”

“是楊一笑,他親自寫信給朕,他知道朕喜愛詩文,所以附上了幾首詩。在詩詞的後麵,則是他誠懇意切的請求。”

“他跟朕說,他不忍流民淒苦,所以,願意主動幫朕分擔。”

“你知道當時朕有多麼欣慰嗎?”

“朕的這位文友主動替朕分憂啊!”

“朕幾乎急不可耐的,連續給百官降下密旨,讓家家戶戶都幫他,給流民發放北上的路糧。”

徽宗皇帝說到這裡,猛然又是一聲暴怒,道“朕為什麼降下密旨,而不是明旨讓大家幫他,是因為照顧你們臣子的顏麵,也是照顧朕這個皇帝的顏麵……”

“堂堂帝王,文武百官,就在京師之地,竟然坐視百姓餓死。”

“反而需要朕的文友,一位尚未擁有官職的秀才,他主動請求之後,朕才知道流民的可憐。”

“朕降下密旨,給臣工麵子,但是朕心裡知道,這是楊一笑的大功。”

徽宗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氣!

做皇帝,他不算合格,但是,他也不是傻子。

他目光幽幽盯著禦史,繼續開口又道“關於你參奏的第二罪,朕現在也和你講清楚。”

“你剛才說,楊一笑偷偷私設學堂。”

“他給孩子們吃最好的,他給娃娃們穿最好的,你說他儘付家資,是為了蒙騙孩童。”

“但你恐怕不知道,他其實非常的窮,他就算儘付家資,又能供養孩童多久?”

“是朕……”

“懂了嗎?是朕在借錢給他!”

“他每個月給朕寫十首詩,偶爾也會寫一個小故事,朕讀的時候欣慰驚喜,終於感覺自己不再孤獨,所以朕每個月借錢給他,偷偷資助他供養那八百個孩童……”

“孫禦史,你沒想到吧?”

“還有你們滿朝文武,也都感覺非常意外吧。”

“所謂的楊一笑哄騙孩童,所謂的他準備教導弟子擴充底蘊,這一份所謂的殺頭大罪,其實是朕在後麵資助他。”

“他如果做這事屬於邀買人心,那麼朕這個帝王豈不是也邀買人心?”

“他做這事如果要殺頭,朕這個皇帝豈不也要殺頭?”

伴隨著徽宗皇帝的揭穿,滿朝文武全都目瞪口呆,大家怎麼也不敢相信,陛下和一個小秀才竟然聯係這麼密切。

竟然,暗中偷偷借錢給楊一笑……

自古至今,曆朝曆代,皇帝借錢給人話,這事簡直聞所未聞。

這時候,忽聽皇帝冷冷的聲音再次響起。

“孫禦史,你剛才說,楊一笑假借涇縣名義,其實是自己暗暗的搞事。”

“很好,很好,這一點確實是他的疏漏,但也恰恰提醒了朕的錯誤。”

聽到皇帝說錯誤,下麵的禦史頓時一喜,認為皇帝終於要改口,準備降旨治罪楊一笑。

哪知徽宗皇帝接下來的話,卻讓這位滿心歡喜的禦史滿臉懵逼。

隻聽皇帝道“楊一笑他,確實名不正言不順啊,為了做事,竟然要借用涇縣縣衙名義,唉,這是朕的失誤。”

“朕怎麼就沒想到呢,朕的這位文友還是個白身,雖然已經考取了秀才功名,但他並未擔任任何的官職。”

“即刻擬旨,傳旨青州,涇縣秀才楊一笑,拔擢擔任涇縣縣令,你們說他名不正言不順,那麼朕就讓他變的名正言順。”

所有人的呆愕目光中,徽宗皇帝語氣決然,道“從今天開始,楊一笑是官了。”

“他以後再做什麼事,不需要假借縣衙名聲。朕倒要繼續看看,以後你們怎麼攻訐他……”

……

【做朋友,徽宗皇帝絕對是一等一,對待楊一笑,也確實很真誠,大家放心,楊一笑造反不是造這位的,熟悉曆史的都明白,這位馬上退位當太上皇,並且,其結局其實挺慘的】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