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各地大疫,瘟疫傳染,人死八九。】
【老百姓吃不飽飯,起義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賑災還是鎮壓起義又需要大量錢財,國庫自然空虛。】
【況且此時還有外患,需要大量軍餉,】
【無奈之下,崇禎隻得下令勳戚大臣們捐助餉銀。】
【當時定出的標準是“以三萬為上等”,當時鼓勵捐餉,卻不是人人願意做的事情。】
【就拿崇禎的嶽父周奎來說。】
【此人雖為皇後生父,原本崇禎認為其捐個五到十萬是很正常的。】
【但最終,即使在太監徐高的軟磨硬泡下。】
【他也隻捐獻了錢財一萬兩。】
【崇禎認為捐款太少,周奎竟然進宮向皇後哭窮。】
【最終還是周皇後看不過去了,又捐了五千兩銀子,其還偷偷留下了兩千兩。】
【最終合計捐款一萬三千兩。】
【大明官吏和商賈富的流油,富可敵國。】
【明末卻被後世稱為古代唯一被窮死的朝代,真是太過諷刺了。】
後世實時彈幕——
“崇禎太過仁慈了!”
“我要是崇禎,天下百姓受災難吃不上飯,需要銀子,換著法讓這些官吏和商賈吐出來。
隻要他們不怕死,不怕抄家。
我可以不要銀子!
為了天下百姓,還有大明的江山。
我
可以背負這暴君之名!
崇禎!你是不敢嗎?”
“回複樓上你太極端了,其實要是我是皇帝,有很多手段讓這些官吏和商賈吐銀子。
彆說什麼會更快毀掉明朝。
天下百姓都快餓死了,還猶豫個屁!
隻要讓天下百姓吃上飯,就是最好的選擇!”
“曆史上朱由檢確實很努力了,聽說二三十歲的年紀已經兩鬢斑白,他差了點魄力!”
“自朕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未敢有絲毫的怠慢偷懶。
朕,非亡國之君。
為何事事皆為亡國之相!
自毀長城也好,剛愎自用也罷。
朕要做中興之主,不料成了亡國之君,朕做錯了什麼!
崇禎,愧對列祖列宗!”
“明朝是毀在萬曆年間,崇禎再怎麼力挽狂瀾,也挽留不了。”
“大勢裹挾之下,非人力所能力挽狂瀾!”
“我喜歡崇禎,曆史告訴我大明滅亡不是他的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崇禎胸有宏圖偉業,可無人可用,無錢可花,太難了。”
“亡了,但不失氣節!”
秦朝。
嬴政沉默了良久,突然道“扶蘇,若是你遇見了崇禎年間的情況。”
“內有連續災年。”
“外有敵軍侵擾。”
“而國庫無銀子,大秦的錢財都被官吏和商賈所藏。”
“你該如何扭轉局麵?”
扶蘇一時為了難,他從小是遵循的儒家教育。
官吏和商賈不願捐錢賑災,不願捐軍餉,沒有觸犯王法,讓他憑白無故抄彆人的家,出師無名。
他支支吾吾了半天,道“如果實行像是後世人那麼激進的方法,也許會弄巧成拙。”
“還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好。”
“想來說清楚利害關係。”
“官吏和商賈也不會坐視不理。”
“無論你說什麼,他們都坐視不理,你該如何?”秦始皇嬴政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