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實時彈幕——
“知行合一王陽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回複樓上張載說的,不是王陽明。”
“回複樓上但是王陽明確實是如是做的,完美詮釋知行合一。”
“不管王陽明多牛逼,我還是很難理解他的思想。”
“最精彩的是,他的粉絲成了朝廷最大的統治者。”
“王陽明文能開宗立派,武能安邦定國。”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致良知,知行合一。”
“我看書,剛看到他。”
“可惜明朝中樞一直把他當滅火的角色,哪裡需要去哪裡,從不讓他進去政治中心。”
“王陽明,華夏曆史上最後一個聖人。”
“王守義是他什麼人(微笑)?”
“讀了王陽明我就知道,這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就算你悟性極高,明白這是一種什麼思想。
這也不是你可以做到的。
知行合一是性命雙修到一定程度的本能迸發。”
“傳習錄我剛看完,首先要立聖人之誌,所以王陽明隻有一個,凡人終究到不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把我看哭了。”
“王陽明的破三賊,坐中靜,破焦慮之賊。
舍中得,破欲望之賊。
事上練,破猶豫之賊,三賊皆破,則萬事可成”
“回複樓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這句話說的大概是戰勝彆人容易,而戰勝自己最難。
但是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能戰勝,則三賊皆破,則萬事可成。”
春秋時期。
孔子眼中一亮,喃喃道“後世人也多聖賢。”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妙,妙啊!”
“還有這個致良知,知行合一。”
宋朝。
張載神色略顯落寞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後世聖賢王陽明做到了?”
“真是讓人敬佩。”
宋朝。
朱熹撫須言道“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好,好啊!”
【王守仁(1472年——1529年。】
【幼名雲,字伯安,世稱王陽明。】
【明朝紹興府餘姚人(今浙江餘姚市)。】
【弘治十二年進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因曾築室於紹興會稽山陽明洞。】
【自號陽明子、陽明山人,世稱陽明先生。】
【明憲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
【王陽明出生在浙江餘姚的一個名門望族。】
【其家族係晉朝光祿大夫王覽之後,書聖王羲之的族裔。】
【相傳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祖母做了一個夢。】
【天神抱一赤子,乘雲而來,導以鼓樂。】
【明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王陽明正式就讀私塾。】
【據《傳習錄》記載,一天,王陽明問及私塾先生說何為人生最重要的事?】
【私塾先生回答唯有讀書中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