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22歲考進士不中。】
【25歲第二次參加科舉時,再次落第。】
【他的父親王華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王陽明卻說他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
【時年28歲的王陽明高中進士。】
【受官場鬥爭影響,退居南宮第二,賜二甲進士出身第二人。】
【受命觀政工部。】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秋。】
【恰逢北地事緊急,王陽明遂上陳早年所作《邊務八事》。】
【雖未被采納,聲望卻與日俱增。】
【不久,出任刑部雲南吏司主事。】
【奉命前往直隸、淮安府等地,會同各巡按禦史審判重囚。】
【其後一段時間,王陽明日子過得十分清閒。】
【經常與文壇領袖李夢陽等對詩作賦,一度沉溺於詞章仙佛之間。】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31歲的王陽明幡然醒悟。】
【隨即上書告病還鄉。】
【築室於紹興會稽山陽明洞潛心靜修。】
【其間時常與恩師許璋共參妙道,並自號為“陽明山人”。】
【經年靜修,使得王陽明得以大徹大悟。】
【終放棄佛老之學,皈依儒家正統,繼而開始積極入世致用。】
【弘治十七年,夏。】
【王陽明回京複命時,恰逢山東鄉試在即。】
【遂被聘為鄉試總裁,其間所有《試錄》皆出其手,一時之間名聲大噪。】
【王陽明就此開始廣收門徒,授業講學。】
【同年九月,王陽明改任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官秩不變。】
【弘治十八年,王陽明與翰林院湛若水在京師一見如故。】
【兩人旋即約定,共以昌明聖學為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十一月。】
【王陽明上書勸諫營救戴銑等人,觸怒劉瑾。】
【挨了四十大板,被貶。】
【明武宗正德三年,夏,王陽明赴任龍場。】
【曆史上有名的“龍場悟道,一步入聖”便是在此處發生的。】
後世實時彈幕——
“放眼小說界,龍場悟道,一步入聖,也是相當炸裂。”
“前途坎坷,卻成就了王陽明的成聖!”
“回複樓上不成聖,終為螻蟻(笑的露牙)。”
“王陽明所悟之道,隻有簡簡單單四個字,知行合一,當時他所悟,卻悟儘了知行合一。”
“王陽明之前兩千年五百年的華夏哲學是專屬孔老的。
王陽明之後,至今五百年的華夏哲學是他一人開創的。”
“回複樓上本質上還是沒有脫離孔孟。”
“回複樓上王陽明基於孔孟而得出的一個全新的道理。
推翻了程朱理學,一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道。”
“放在修仙小說裡麵,這叫成仙(狗頭)。”
“哪個大神簡單說一下,王陽明的心學講的是什麼?”
“回複樓上其實心學的定義很玄奧,但是心學的行為準則很明確。
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意思就是你的行為要符合你的內心。
你對他人的行為要符合你的良知。”
“回複樓上知易,做到行最難。”
“回複樓上心即是道,行中知知中行,知行合一。”
“作者能不能講一下,龍場悟道到底悟出了什麼?我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