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北宋最後一位雄主宋哲宗(2 / 2)

“司馬光要不是修了資治通鑒,在後世的評價並不好。”

“冷知識司馬光和王安石曾經是知己好友。”

“有人說司馬光隻是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他想要保守一點的變法,那請問他司馬光的變法理論是什麼?”

“曆史上隻記載了王安石和範仲淹的改革,並沒有司馬光變法理論。”

“司馬光元豐八年上的幾封奏疏,大體上都是非常空泛的論述。”

“關於司馬光德有餘而才不足的評價。

同時代的舊黨新黨都說過。

章惇評論見上。

蘇轍也曾說“君實為人,忠信有餘而才智不足”。

就連呂公著稱讚他的話都很奇怪“大抵慮事深遠,則近於迂也。”。

一般都是讚賞他的德行清名,少有關於其政績才能。”

宋朝。

剛被太皇太後召回的司馬

光,準備放開手廢除變法。

在看到天幕的披露,他傻眼了。

司馬光自詡清流,也曾想過後世人會如此評價他。

可他就算是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到會被後世人如此的不恥。

太皇太後也嚇懵了。

要是沒有天幕披露也就算了。

這下子,可不能全麵廢除新法了。

【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對初期一見如故的知己好友,為了各自的變法立場鬥了一輩子,又在同一年先後死去。】

【蘇軾因為和蘇轍都在朝中當大官,又是兄弟。】

【被政黨攻擊。】

【蘇軾無奈辭官遠離中。】

【為了平衡朝廷的官員,太皇太後將蘇轍提拔到更高的位置,製衡朔黨。】

【朝堂上的黨派之爭,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除了偶爾的爭論以外,便是大規模的增加朝臣的福利。】

【有意思的是。】

【現在他們吃的福利,仍然是王安石變法留下的老本。】

【而這些將新法廢除的保守派高官們如同司馬光一樣。】

【六年來,沒有製定出一項行之有效的未來發展策略。】

【而因為年幼無法親政的趙頊,對父親宋神宗的變法,以及對外擴張是極為推崇的。】

【太皇太後和保守派大臣們對此非常擔憂。】

【就當他們想要改變趙煦的想法時。】

【垂簾聽政了八年的太皇太後高氏病逝了。】

【宋哲宗趙煦他等了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他有一腔抱負想要施展,在沒親政的時候,他雖然是皇帝。】

【卻沒有多少臣子把他當皇帝。】

【也沒有人在乎他的想法。】

【一味的以太皇太後的意見為主。】

【這讓宋哲宗對朝堂上的保守派極為不滿。】

【他非常推崇父親宋神宗的變法,然而那些保守派卻在他麵前說宋神宗所行之事荒唐。】

【趙煦親政得到了皇權,第二年便改元紹聖。】

【紹聖元年,趙煦一反太皇太後垂簾聽政時期的國策。】

【重用變法派。】

【打擊反對改法的舊黨。】

【朝堂上大量的保守派被貶官。】

【趙煦以強硬的手段實施宋神宗時期的新法,並加以改進。】

【占據了上風的變法派,為了報複先前被迫害的遭遇。】

【指責司馬光、呂公著等人。】

【哪怕司馬光已經死了,也想要去掘墳。】

【宋哲宗趙煦雖然也不喜歡保守派先前的所作所為。】

【但是也隻是把封的諡號全部收回。】

【至於刨墳挖棺一事,給予了否決。】

【趙煦重用變法派,也讓宋朝的資源和管理得到了控製。】

【官員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以章惇為首的變法派,並不像太皇太後高氏和司馬光這些保守派,為了反對而反對。】

【他們對變法可取者的政策進行改進,】

【一時間,宋廷的政治一片清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