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皇後和史彌遠殺了韓侂胄之後。】
【南宋和金簽訂了和議。】
【朝堂上楊皇後和史彌遠獲得了權力。】
【史彌遠得勢後,為了讓自己誅殺韓侂胄出師有名。】
【便重用了朱熹理學一派。】
【並清除韓侂胄一黨。】
【凡是先前支持北伐者均受到了貶官,其中包括陸遊。】
【時節遇到災年,朝廷也進行了賑災和減稅。】
【且解除了不少忠義軍以及一些地方的大軍,讓他們回家務農。】
【總結宋寧宗趙擴的一生,算是當了傀儡皇帝。】
【前中期有韓侂胄把控朝權。】
【後期有楊皇後和史彌遠架空皇權。】
【在主戰派被清理了一遍後,說楊皇後和史彌遠架空皇權,一點都不為過。】
【比如說在寧宗病危的時候。】
【楊皇後和史彌遠就矯詔立貴誠為皇子,賜名昀。】
【自己扶持一個皇帝,好垂簾聽政啊。】
【當寧宗一命嗚呼後。】
【這個宋理宗當上了皇帝,而楊皇後如願垂簾聽政。】
後世實時彈幕——
“好家夥又是一個太皇太後垂簾聽政。”
“寧宗是被史彌遠獻丹藥毒殺的。”
“悲哀。”
“南宋亡於史彌遠,可想而知史彌遠的把持朝政的這麼多年,都做了什麼。”
“宋朝的士大夫大多數都是犬儒,內鬥一流。
上不能匡扶社稷,下不能保境安民。
搞掉能臣和逼死大將成了傳統。
殺抗金抗元大將,簡直殺的一路順手。”
“南宋就八個字,暗無天日顛倒黑白。”
“主和永遠比主戰容易,主戰要戰勝強敵。
主和隻要跪下就行,還可以在背後捅主戰派的刀子。”
“冷知識史彌遠這個奸臣一開始是韓侂胄跟班。”
“楊皇後也是主和派,縱觀南宋的皇後和太皇太後,基本也都是主和派。”
“有權有勢的人,大多都擔心變,怕失去。
所以隻想保住當下,並不考慮長遠。
隻想自己得到利益,從不想他人以及朝廷。
這點延續到後來明朝的東林黨。”
“奸臣當道的南宋,哪有忠臣誌士的容身之處。”
“史彌遠堪稱兩宋第一奸人,其他韓侂胄、賈似道、趙汝愚各有功過,而楊皇後功不可沒。”
“史彌遠謀殺權相韓侂胄,謀殺皇太子。
把兩代皇帝玩弄於鼓掌,奸臣也。”
“史彌遠是南宋奸臣裡最無恥的。”
“有楊皇後和史彌遠這樣的玩意,宋朝不亡才怪。”
南宋。
在寧宗踏進帝王空間時,意外的發現在他的前麵還有兩人,很快他就認出了是楊皇後和史彌遠。
楊皇後和史彌遠望著大宋一朝的帝王虎視眈眈看來。
全身瑟瑟發抖。
尤其是在看到被打的像條死狗的秦檜。
史彌遠忍不住一個激靈。
而還不知道楊皇後和史彌遠矯詔,擅自立了他人為皇帝繼承人的寧宗說道“皇後,史愛卿你們也進了帝王空間。”
“是怕我會被列祖列宗教訓嗎?”
“你們兩位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