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的藝術涵養很高,對於書法、經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也是由他主導下,王羲之的書法被大力推崇。】
【甚至成為了書聖。】
【要知道在蕭衍之前,王羲之的兒子的書法名氣更勝。】
【這樣的一位皇帝,說是梁文王也不為過。】
【賢德且多才多藝。】
【然而,梁武帝蕭衍後期昏聵,癡迷佛教,一心隻想要當和尚。】
【導致南梁又迅速衰亡。】
【其實在前朝時期,就已經推崇佛教思想了。】
【蕭衍也早已經接觸過佛教,隻不過那個時候並沒有癡迷。】
【之所以後期他對佛教突然大轉變。】
【一是因為人確實老了,二是一連串的打擊,讓他有了當和尚的想法。】
【蕭衍有一個兒子叫簫統,非常的聰明有才善良且孝順。】
【他對民間的百姓疾苦深感同受,常常落淚。】
【這麼好的兒子,自然也非常受蕭衍喜愛。】
【不出意外,哪怕出意外,等蕭衍死了,都是由簫統繼承皇位。】
【可是簫統出意外了,在渡船玩耍的時候,不慎落入水中,留下了病根。】
【怕下人受罰。】
【簫統不讓人告訴蕭衍。】
【結果就是病情越來越嚴重,不得已隻能說了。】
【最後病情太重,去世。】
【白發人送黑發人,還是蕭衍所有期待的繼承人簫統。】
【這對蕭衍的影響很大。】
【還有一個就是蕭衍的女兒和他弟弟。】
【這個弟弟甚至和蕭衍的女兒“聯合”一起,要刺殺蕭衍。】
【當然這並沒有成功。】
【蕭衍竟然沒有殺了兩人,硬著頭皮把醜事隱瞞了下來。】
【還有一個就是蕭衍的次子簫綜,竟然公開和蕭衍成了死敵,甚至還投降了北魏。】
【原來這簫綜的母親是蕭寶卷的侍妾。】
【後被蕭衍看中。】
【所以簫綜其實是蕭寶卷的兒子。】
【簫綜在得知身份後,逃到北魏,稱是蕭寶卷的兒子還為其帶孝,要為父報仇殺蕭衍。】
【梁武帝蕭衍遇到這麼多奇葩事。】
【人都破防了。】
【隻能以癡迷佛教來找尋一點點精神慰藉。】
【梁武帝蕭衍一共去寺廟當和尚四次,不過都被大臣拉了回來。】
【不得已,蕭衍隻能開始大肆宣揚佛教,在各地建立寺廟。】
【蕭衍呢。】
【也挺抽象!】
【你想當和尚就當唄。】
【你想宣揚佛教就宣唄。】
【和尚吃肉吃的好好的,蕭衍也不知道從那本佛經裡找到了根據。】
【下令讓僧人必須吃素。】
【蕭衍為了讓僧人遵守,還自己做表率,不碰葷腥,隻吃素食。】
【除了這些外,還規定祭祀寺廟的貢品,豬牛羊肉也統統改為水果和蔬菜。】
【不得不說,梁武帝蕭衍彆的功績不說。】
【對於佛教的貢獻還是很客觀的。】
【和尚不能吃肉這一戒律,一直維持到了現今。】
後世實時彈幕——
“有人坑爹,梁武帝坑和尚。
聽說梁武帝之所以禁止和尚吃肉,是因為他夢見了佛祖,受到了啟示。”
“魏晉南北朝是個美好的時代,人人都能上桌吃飯(狗頭)。”
“在蕭衍宣布和尚不能吃肉,還指出了在佛經有記載後,和尚們說不能以教義當成戒律,於是蕭衍用皇權確實把它變成了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