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討伐叛將侯景,成功收複失地後。】
【並不想和南梁大動乾戈。】
【畢竟這個時期,北地東魏和西魏相互征伐。】
【梁武帝也不想和東魏為難。】
【之前被東魏擒住的南梁主帥便是蕭衍的侄子。】
【他想要讓東魏把自己侄子放回來。】
【侯景一看大事不妙,要是真的讓東魏和南梁和好。】
【那他這個叛將恐怕會被賣了。】
【侯景反對和東魏和好,並上疏要率軍北伐。】
【不過皆被梁武帝否了。】
【侯景更加擔心,梁武帝會拿他當和平的籌碼,把他送回東魏換取侄子。】
【於是就心生一計。】
【讓人冒充了東魏使者去健康。】
【遞上一封書信。】
【大概的意思就是,想要換取梁武帝的侄子也行,得拿叛將侯景來換。】
【梁武帝準許了,給假東魏使者的回複是。】
【早上他侄子能回來。】
【他晚上就把侯景送去東魏。】
【侯景得知梁武帝的回複後,大怒。】
【索性舉兵起事。】
【梁武帝蕭衍識人不明,竟然讓曾經的養子簫正德為平北將軍。】
【在簫正德的幫助下,侯景輕而易舉渡過做為天險的長江。】
【並很快抵達健康城下。】
【一番攻守過後,侯景無法破城。】
【就在這時,簫正德打開了城門。】
【侯景趁機帶領大軍進城,守城的南梁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健康失守。】
【一個叫楊侃的大臣站了出來,退守宮城。】
【抵擋住了侯景的大軍。】
【這個攻城之戰持續了半年。】
【最終被攻破。】
【而南梁那些來勤王的王爺們,不想著攻破城救出父兄。】
【而是在健康城下互相鬥了起來。】
【當城中蕭衍被擒,十幾萬勤王大軍一哄而散。】
【已經是86歲的蕭衍被圍困在宮中。】
【最終被活活餓死。】
【在侯景大軍圍城時,誰最高興?不是侯景,而是簫正德。】
【因為他簫正德要當皇帝了!】
後世實時彈幕——
“簫正德是真的蠢啊,也沒有想想宇宙大將軍侯景怎麼可能放過你。”
“侯景之亂,內奸簫正德的操作太蠢了。”
“天子威儀,直冒冷汗,哈哈。
侯景在見到蕭衍嚇得冒冷汗,然後把蕭衍活生生餓死。”
“侯景之亂形成了北強南弱的局麵。”
“蕭衍命太長,而且不放權,應該早點放權安心當和尚去。”
“活了86歲,我的個乖乖,太子可能都沒有他活的長。
蕭衍這麼大力推崇佛教,那就去當和尚去唄。
把皇位傳給下一代。
誰管你信不信佛。
史書上寫的是,蕭衍幾次當和尚不成,都被拉回了朝堂。
照我看,他就沒舍得放權。
而他蕭衍當和尚也不行,最長的也沒有多少天就回去了。
最後80多歲不放權,把南梁作的烏煙瘴氣。
餓死,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