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認了慫。】
【說願意納貢稱臣。】
【楊廣這才滿意而歸,班師回朝。】
【高句麗就認了個慫,使了個緩兵之計,等楊廣回去了,他還是不承稱臣也不納貢。】
【隋煬帝楊廣的三次東征高句麗,基本是沒有獲得任何實質性好處。】
【當然,也是他自己造成了這一切。】
【要不然隋朝哪裡會這麼的被動。】
【比較諷刺的是,在隋煬帝班師回朝的時候,隋朝是亂成了一鍋粥。】
【到處都是過不下去的農民起義。】
【甚至一股起義軍,還搶走了班師回朝的楊廣大軍不少的糧食和馬匹。】
【大隋朝天子大軍,竟然被起義軍搶打劫了。】
【可想而知,隋朝亂成了什麼地步。】
後世實時彈幕——
“楊廣把自己玩死了。”
“洗楊廣的出來,起義軍這麼多,你說是為什麼?”
“楊廣是個雄才偉略的皇帝,隻是太心急,缺乏戰略推進。
最後得罪了士族和百姓,被曆史拋棄了。”
“回複樓上原來貪婪無知,也可以叫做雄才偉略,那基本每個人都可惜了。”
“古今中外皇帝中就屬楊廣最實誠,彆人幾萬軍隊能吹成十幾萬。
曹操二三十萬軍隊就敢吹成八十萬,楊廣是唯一說百萬大軍征伐高句麗。
就真帶百萬大軍去的。”
“回複樓上楊廣可是號稱二百萬大軍征伐高句麗的。
對比一百萬的實際兵力,還是保守了(狗頭)。”
“你這樣說讓楊廣吹怎麼活啊(笑哭)。”
“回複樓上那還不簡單?責任推給李世民,都怪李世民篡改曆史。”
“這不是蠢嗎?死要麵子活受罪,可惜了老百姓。”
“第三次是投降了,隋煬帝一走,高句麗扭頭就不鳥楊廣,這是投降?這是耍猴。”
“回複樓上沒事,讓高句麗再苟活苟活,李家上來就滅了他們了。”
“要是楊廣不親征,高句麗都不知踏平了多少遍,一步錯,步步錯。”
“李世民都敗了,楊廣打不過很正常。”
“回複樓上李世民那叫失敗嗎?他隻是沒有滅了高句麗,而不是敗了,蠢貨!”
“三次征高句麗敗了,小弟會不會有人不服啊。”
“回複樓上第一次失敗各地起義軍就有了,第二次楊玄感起義,第三次楊廣自己快完蛋了。”
東漢末年。
曹操怒道“豈有此理,竟然有人來打趣我。”
“八十萬大軍,就是八十萬大軍。”
“有什麼好吹的。”
“打贏了應該,打輸了丟人現眼。”
“說我嚇唬人,可笑,打勝仗是靠的真本事,豈是嚇唬就能成事的。”
“要不是有火燒赤壁,這天下早已統一。”
帝王空間。
隋文帝楊堅慘笑道“哈哈哈……逆子誤我大隋啊。”
三次耗費極大的征伐,結果被人耍了。
隋朝國內還起義軍到處都是,還搶劫了班師回朝的楊廣。
這簡直就是活脫脫的亡國之相啊。
隋朝。
“啊?”隋煬帝楊廣傻眼了。
三次征伐高句麗,他獲得了什麼?
他獲得了一個天大的笑柄!
為了征伐他費勁了心思。
然而最後沒有成不說,還導致了國內起義兵大起。
“這些大臣害朕啊!要是早知道起義軍這麼多,朕又怎麼會堅持連續三次征伐。”
楊廣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