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聽說讖語後,嚇壞了。】
【一時沒了主張。】
【便找宗族人商量。】
【楊廣得知後,更加懷疑。】
【於是讓宇文述把李敏全族都關進了大牢。】
【其中就有宇文娥英。】
【宇文述一通嚇唬和誆騙,讓本就精神有些崩潰的她乖乖聽話。】
【很快一份李家家族謀反的口供遞了上去。】
【隋煬帝楊廣以隻有宇文娥英的認罪口供,殺了李敏族中有官位者。】
【剩下的李家人,被流放。】
【甚至於宇文娥英最後也被毒死了。】
【楊廣說李敏家族謀反,但是騙不了所有人。】
【朝中的大臣怕被皇帝猜忌滅族。】
【李姓家族因為讖語日夜擔驚受怕。】
【關隴貴族集團也是兔死狐悲,對隋煬帝更加不滿。】
後世實時彈幕——
“要乾掉一個國家,隻需要一個術士一個謠言就夠了。
楊廣這是自毀長城。”
“隋煬帝,誌大才疏,而且很會作死。”
“千古第一敗家子是毋庸置疑。”
“沒有隋煬帝搞得天下大亂,哪來的大唐盛世天下(狗頭),所以!”
“回複樓上唐高祖楊廣是吧。”
“回複樓上還真彆說,楊廣不上桌,李淵一家不動筷子。”
“冷知識記載楊廣功績最多的史書就是魏征修的隋書。”
“李淵估計得知李敏族人因為謀反被殺,能嚇出一身冷汗。”
“殺誰都沒用了,隋朝氣運沒了,天下已經大亂,現在主要看是誰能得這天下,殺了一個,就會有另一個。”
“楊廣就是太廢了,如果他一戰滅了高句麗。
隋朝又是另一片景象。
打三次都無功而返,也該死了。”
“回複樓上實際上攻打高句麗都不需要那麼多人去打,最騷的是還打敗了。”
“回複樓上最騷的操作是第一次征高句麗的時候。
隋軍路線兵力高句麗全都知道了,泄露的不是彆人,正是楊廣。
搞得他根本不是去打高句麗,像是去接受投降的。”
“皇帝有實力就不會在乎讖語。
而在乎讖語的時候,已經沒用了。”
“這麼說吧,就楊廣接手的大隋國力來講,不要說從瘋人院裡選個人。
就算是選了個豬出來,都很有可能最後變成明主。
但是廣廣人家就不,他偏偏絞儘腦汁想各種辦法。
把一個國亡了。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罄竹難書說的就是他。”
帝王空間。
隋文帝楊堅連連搖頭。
得民心者得天下。
而楊廣這個逆子做的種種事情,已經失了人心。
現在就算是做什麼都沒用了。
一招錯,滿盤皆輸。
更彆提楊廣他招招錯。
楊堅恨啊,要是不廢長子楊勇太子之位,隋朝又怎麼可能滅亡!
【隋朝的滅亡和民間各地的起義軍興起分不開關係。】
【那麼起義軍是怎麼形成的?】
【隋朝最早的起義軍是山東人王勃發起的。】
【王勃出身貧困,是個鐵匠。】
【在隋文帝時期,他家十幾畝田地,還經營著打鐵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