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見屈突通油鹽不進,也知對方鐵了心守而不攻。】
【於是他勸說李淵,大軍不能糾纏在此處。】
【需要長驅直入,拿下大興城。】
【要是被其他勢力搶先一步入主關中,那可就不妙了。】
【李世民想要繞過屈突通,直接去攻大興城。】
【這是屬於非常冒險的行為。】
【要是貿然深入攻打大興城,屈突通從後麵和楊侑大軍腹背夾擊。】
【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這提議,受到了質疑。】
【李世民卻認為隋朝注定要滅亡,隻要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屈突通一定也能看出來。】
【他又怎麼可能會為了一個將要滅亡的隋朝拚命。】
【這可不是李世民找補麵子說的,而是參考了在圍宋老生的時候,屈突通沒有支援而分析出來的。】
【後麵事實也是如此。】
【李淵為了妥當做出了兩手的準備。】
【讓李建成帶兵留下來看屈突通反應行事。】
【又讓李世民為先鋒,他自己緊跟其後,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拿下大興城。】
【不過讓李淵擔心的還有一人,那就是正攻打洛陽的李密。】
【李密當時的勢力,可比李淵要強太多了。】
【要是李密這個時候突然不圍洛陽,而是進攻關中,李淵會非常的頭疼。】
【於是李淵給李密寫了一封書信。】
【大概的意思就是對李密一頓恭維,並字裡行間透露出他此次去關中。】
【沒有彆的想法,就是楊廣太過昏庸,想要擁立明主。】
【李密收到信猶豫了一下,也回了信。】
【想讓李淵加入瓦崗大軍,一起起義。】
【李淵在看到信,不屑冷笑。】
【但還是又回了信。】
【說什麼自己是皇親國戚,想當一個忠臣,但是很是看好李密巴拉巴拉。】
【就在兩人書信中。】
【李淵拿下了大興城,並且擁立楊侑為帝。】
【並廢除楊廣的帝號,為太上皇。】
【李淵自己則是成了唐王,手握大權。】
【等徹底掌握關中地區後,李淵改朝換代,建唐,稱帝。】
【才十五歲的楊侑,不明不白死去。】
【李密得知後氣壞了,可也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圍攻洛陽。】
後世實時彈幕——
“隋朝的主力要麼在洛陽抵抗李密的瓦崗軍,要麼和楊廣去了江都,要不然李淵不會這麼容易拿下大興城。”
“李淵玩外交是一把好手。
再加上內政李建成和軍事李世民。
還有平陽公主夫婦的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李淵和其兒子女兒都非常優秀。”
“主要是李世民文武雙全。”
“李淵奪得天下當然很容易,因為難的是李世民。”
“有秦王李世民這個兒子,要是還在亂世中稱不了帝,那得多無能。”
“古代冷兵器時代,建立新的王朝必須能打。
尤其是大兵團作戰,李世民就是擅長打仗。
曆代帝王李世民排名第一,知人善用,審時度勢,都是天生具備的。
這個不是靠後天學習兵法而來。”
“李淵起兵時機選得好,各反王與隋火拚兩敗俱傷接近尾聲,並有世家支持,民心所向所以可以輕取天下。”
“李淵真該感謝李密,真正應該奪得天下的是李密。
如果不把整個主力力量對付大隋朝整個軍事力量。
李淵早就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