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好多主力都是被李密消耗的。”
“李密底盤太輕,起點太低了,班子沒有李淵純粹,內部分歧太多。”
“李淵開國的時候宗族勢力比較強大,這些在封建社會時代非常好用。”
“李密威信不比李淵差,一個關隴豪強,一個是五姓七望。”
“隋朝的時候李密家族沒落了,李淵家族依舊輝煌。”
“李密其實連梟雄都算不上,沒有冷靜的頭腦和堅韌的意誌,缺乏觸底反彈的鬥誌。”
隋朝末年。
李淵冷笑連連道“李密之蠢無人出其左右。”
“拿他與我相比,也太高看他了。”
“所謂的三大起義軍之首,不過是捧殺罷了。”
“入主洛陽掌控朝廷,確實可以謀奪天下。”
“可是他李密能行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隋朝大廈將傾,也遠遠比他李密有底蘊。”
“連這一點都看不明白,又怎麼能謀奪天下?”
“說他是二傻子,確實不冤枉他。”
【那邊李密率領瓦崗大軍兵圍洛陽。】
【而另一邊的李淵在起兵之後,隻留了一部分人鎮守太原,就開始進軍關中。】
【關中的位置很重要。】
【要不然李密和李淵也不會都想先占據此地了。】
【區彆就在於,李密還在猶豫間,李淵已經付出了行動。】
【凡是起事都需要個名正言順。】
【李淵呢,他進入關中打的旗號是擁立明主楊侑。】
【並且他大發檄文,說隋煬帝昏庸、大興土木,鬨得百姓民不聊生。】
【就該被廢去。】
【李淵要擁戴楊侑為帝。】
【然而楊侑卻一點不信這番鬼話。】
【楊侑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奉命鎮守大興城。】
【見李淵兵馬要來,不隻是不歡迎。】
【還命兩名老將率兵阻擊,勢要讓李淵無法進入關中。】
【李淵的大軍無可避免的和他們相遇。】
【宋老生守霍邑城而不戰,要挫挫李淵大軍的銳氣。】
【這讓李淵大為頭疼,要是強行攻城一定會有巨大傷亡,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因為他的兵力太少了。】
【也不能長期僵持不下,因為李淵不知道誰還會盯上關中。】
【這個時候李世民站了出來。】
【他說,想要讓宋老生出城應戰很簡單。】
【隻需讓人去叫陣,另一邊散布宋老生和咱們想要聯合造反。】
【所以才會久久不出城應戰即可。】
【果然宋老生怕朝廷對他有猜忌,無法再守而不攻。】
【出城迎戰。】
【這一交戰,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鬆。】
【李淵和長子李建成親率主力在東門作戰,但是因為大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和宋老生率領的大軍一交戰,竟然漸漸落入下風。】
【在南門的李世民時刻觀察東門的動向。】
【在得知東門進展不順利,李世民當機立斷手持兩把大刀砍向東門支援。】
【李世民的猛不用多說。】
【他是浴血奮戰,殺的全身都是血。】
【甩掉袖口的血,再殺!】
【有了李世民帶的生力軍支援,在東門的大軍士氣大漲。】
【李世民又讓人在混戰中喊,宋老生被殺了。】
【隋朝士兵聞之,恐懼不已。】
【士氣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