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長之下,李淵大勝。】
【這一場戰役也讓李淵揚了威風。】
後世實時彈幕——
“你沒講中途遇雨,李淵打算回師晉陽,李世民冒雨夜勸一事。”
“李世民讓他爹彆退兵,李淵執意要退,李世民賬外嚎啕大哭。
他爹問哭甚麼?
他說退兵人心就散了,回去太原就是一股賊兵。
敵人一追擊必死無疑,感將死而悲苦也,他爹於是幡然醒悟就不退兵了。”
“會生孩子也是一個巨大的優點。”
“如果宋老生不迎戰,甚至被打敗後逃回霍邑城堅守,說不定就沒有唐朝了。”
“這怪楊廣,李氏起家在戰鬥中一錘定音的是玄甲軍。
這支部隊一直由李世民統領。
要是沒有這500重騎兵,李氏前中期不可能發展這麼順利。”
“攻城一般要五倍兵力才有勝算,這樣相對兵力根本就攻不下來,守就行了,拖死他。”
“李氏父子運氣好到爆,遇上個死守的敵將,還真難辦。”
“打的聰明。”
“差點出師不利。”
“宋老生想了兩天,沒有想出李淵的過人之處,所以才出城應戰的。”
“李淵起兵的時候都51歲了,比劉邦還老。”
“李世民善於打仗這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天策上將的名號了。”
“李世民啊,那可是古代帝王天花板啊。”
“李世民古代帝王客氣點說前三,不客氣說那就是第一!”
“有人說李建成也厲害,也確實,但是李世民太牛逼了。”
“李世民一個人養活了兩個網廟十哲,這在現在都是不可想象的。
什麼篡改曆史,潑黑水了都隻是小意思。”
秦朝。
始皇嬴政饒有興趣道“後世人卻說這李世民可以在帝王中排在第一。”
“看來他的功績不小。”
“但隻是打勝了霍邑之戰恐怕還遠遠不夠。”
“不知道後麵他有何戰績。”
漢朝。
劉邦很不滿的翻了個白眼。
心中有百般不悅。
不是漢武帝就算了,不是曆史上前三的帝王也算了。
怎麼還有人拿他的年齡和李淵相比,是在比誰更老嗎?
最氣的是,他還輸了!
唐朝。
李世民看後世彈幕大笑道“帝王第一,過了。”
“雖然朕擅長打仗,但也沒有後世說的那麼誇張。”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些人質疑朕篡改曆史。”
“朕無奈啊。”
“畢竟他們的嘴長在他們身上。”
“霍邑之戰,朕記得是先皇起兵的第一戰,確實非常的驚險。”
【李淵霍邑城大捷。】
【乘勝想要和鎮守永濟的屈突通一戰。】
【但是這個屈突通老奸巨猾,無論李世民采取什麼計策引誘他出城迎戰。】
【他都當沒聽到。】
【李淵不由犯了難。】
【要是強行攻城拿不拿的下不好說,兵力的損耗。】
【對於他這點兵力來說,根本就損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