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心思一旦傾斜想讓李世民成為繼承人時。】
【就會給李世民一些讓其當繼承人的承諾。】
【然後李淵就在各種突發情況的影響下,反複橫跳。】
【不僅僅沒有化解兩兄弟越發尖銳的矛盾,甚至有些火上澆油。】
【就比如李建成一個手下叛亂,李淵氣急敗壞讓李世民去平叛,還揚言隻要能成功平叛,就廢太子立李世民為繼承人。】
【然而等李世民平亂成功班師回朝,李淵又原諒了李建成。】
【承諾自然沒有兌現。】
【李淵呢,又覺得有點對不住李世民。】
【於是愧疚之下,說出了讓李世民離開洛陽,陝西以東讓李世民管理。】
【甚至可以用天子的名號。】
【這可是把唐朝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都能當皇帝。】
【不過最終還是沒有兌現承諾。】
【可想而知當時的李淵心裡是多麼的糾結。】
【如此一來,也造成了後麵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後世實時彈幕——
“李淵登基後,有人勸說他立李世民,可惜事與願違。”
“李建成雖然有些才能,但是和李世民比不上。”
“李建成雖然有些方麵不比李世民,但當皇帝綽綽有餘。”
“回複樓上唉,可是李世民不敢賭,李建成當了皇帝會放過他這個功高蓋主的弟弟,就是無解了!”
“李淵做為父親,真挺不容易的。”
“李淵也是兩頭堵,他做為家長沒有做錯什麼,但是當皇帝還得李世民來。”
“江山是誰打下來的,一大半是李世民,一小半是李靖。
然後李靖雖然沒表態,但是也是認可李二的。
李淵要是立了李世民就沒那麼多事情了。”
“唯一的解法隻有立李世民,讓李建成當個虛名王爺。
因為他們兩個要是打起來,李世民能錘爆李建成。”
“李建成也很牛逼,但是很可惜,他沒有李世民牛逼。”
“李淵也沒辦法,但凡李建成軍事能力再強一點,李世民就沒什麼機會了。
可惜,朝中能打的都在李世民麾下。
李二又是個擅長打仗的大佬,大唐出點幺蛾子就得李世民去擺平。
至於那些官職李淵就是給正個名,不給也照樣乾。”
“李世民皇帝當的不好麼?我認為所有封建王朝的皇帝加一塊。
排第一的就是李世民,對內統一天下,對外揚威異域。
這是秦皇漢武的功勞合集,與民休養生息。
貞觀之治可以媲美文景之治。”
“天下是李二打下的,李二的老爹可以坐,可老大老三要坐那就不行了。”
“給李二畫了兩次大餅。”
“感覺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李淵,一碗水端得太平了。
讓幾個兒子都覺得自己有機會登上皇位。
太子也被搞得橫豎不是人。
如果一開始他要麼好好的擁護太子,要麼就直接扶正李二應該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回複樓上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
如果李淵不是皇帝,有兩個能乾的兒子是大喜事。
然而帝王家,有兩個能乾的兒子,就是一場災禍,必須死一個。”
“李淵立長?立賢?這是個問題。”
“李二父親,我要天下兵馬!”
“最尊敬的四位皇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