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佐武則天治理天下的有很多賢臣名士。】
【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咱們來講講武則天手下的酷吏。】
【武則天使用酷吏,其實是一種政治手段。】
【當時的她剛廢了皇帝。】
【李旦這個新君又對朝政沒興趣。】
【武則天不得已臨朝聽政。】
【這個時候有很多人是不服她的。】
【像是來俊臣等酷吏,都出身不好,但是用起來順手。】
【他們深刻的知道武則天想要什麼。】
【於是武則天重用了這些酷吏,幫忙除掉一些政敵。】
【後麵武則天見差不多了,酷吏們也沒多大用處了。】
【於是就殺了。】
【簡單點來說,像是來俊臣這種酷吏,更像是武則天手中的一把刀。】
【武則天不方便做的事情。】
【這把刀可以去做。】
【等沒有威脅的來源了,這把刀也該扔了。】
【有不少帝王都喜歡用這一招。】
【像明朝的錦衣衛差不多就這套路。】
【武則天在最後時期病重,朝臣都不能相見。】
【張氏兄弟打算謀亂。】
【是宰相張柬之和諸位大臣聯合,在得到李顯同意下,殺了張氏兄弟,發起了神龍政變。】
【武則天見事以如此。】
【宣布退位還天下給李唐。】
【武則天退位後,十個月後病逝。】
【在82歲這年去世。】
【臨死前說要去帝號,改為皇後和李治合葬。】
後世實時彈幕——
“武則天之所以最後會加上武三思,是想挑選一個有能力的當皇帝。
最終在狄仁傑的勸說下,放棄了這個想法。”
“侄子再親能親過兒子?”
“回複樓上武則天不是傻子,他知道兒子更親,但是她怕兒子沒有能力,會把國家亡了,甚至會有殺身之禍。”
“可控的情況下,是為了兒子還是為侄子,就是這麼簡單。”
“李家是她的直係親屬,武家是她的旁係親屬,武則天不是憨包。”
“哪有母不顧子的,就算做了女皇。”
“李顯太慫了,神龍政變,也是群臣勸了又勸,才無奈答應下來的。”
“回複樓上不是李顯太慫,他被召回來,還立為了太子,武則天肯定是會把皇位傳給他的,是因為這個李顯不太想弄巧成拙。”
“心軟彆從政,從政都是心狠人。”
“來俊臣是武則天手中最鋒利的刀,來俊臣的死,其實也是她的一種妥協。”
“這麼給你們說吧,曆史上的酷吏絕大多數都是皇帝的打手。
皇帝用的時候,酷吏威風淩淩。
可是皇帝不用了,基本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朱元璋不就學了武曌設定了錦衣衛。”
“武則天殺了好多,用這種小人。”
“你看這些小人很可恨,其實他們同樣可憐,就是一個工具人罷了。
而且是不可能善終的。”
“酷吏終究沒有好下場。”
“周興和來俊臣都沒有好下場。”
“武則天活了82歲,也太長壽了。”
“張柬之幾人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了個廢物李顯當皇帝,結果把自己給害死了,唉!”
“輔強主弱,終無著落!李顯害了一幫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