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神龍政變(1 / 2)

“講真,武則天年間的狄公才華和聲譽絕對超過了貞觀年間的所謂‘房謀杜斷’,可以進曆史前三的千古名相。”

“狄仁傑很會做人,也善於推薦人。

不然怎麼會有桃李滿天下。

狄仁傑是賢臣,看的是國家的興衰。

武則天治國的左手右臂。”

“狄仁傑元芳,你怎麼看?”

“狄仁傑和包拯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狄仁傑會考慮政治後果和人情世故。

放到現在還是狄仁傑生存下來。

包拯活不過一集。”

“回複樓上兩個都是賢士,沒必要捧一踩一。”

“狄仁傑不能出電刀(狗頭)。”

“狄仁傑能說會道,能苟活下來大半得益於此。”

“狄公仁傑,斷案如神;護國安民,千古頌之。”

“狄仁傑死後,武則天說過一句話朝堂從此空無一人。”

“狄仁傑、包拯、宋慈,都是我喜歡的。”

“冷知識狄仁傑在朝堂的時候,權力是非常大的。”

“這麼給你們說吧,曆史上的狄仁傑比電視劇中的還厲害。”

“狄仁傑確實有點東西的。”

“冷知識狄仁傑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國,文武雙全。”

“武周在位時的治世,狄公有很大的功勞。”

武周。

武則天笑道“狄仁傑,你的名聲可是被後世人一致的稱讚。”

“可比朕的名聲要好了不止一點半點啊。”

“說說,你現在有何感受?”

狄仁傑忙行禮道“微臣惶恐。”

“後世人能認可微臣。”

“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要是沒有陛下的支持,微臣又能做什麼?”

“陛下知人善用,微臣這才能做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事情。”

“而且臣認為是後世人過譽了。”

“不不不!”武則天笑道“一點都不過譽。”

【武則天在年事已高的年紀。】

【腦子也沒那麼清醒了。】

【武三思就時常給武則天明裡暗裡提示,說這天下該由武家人掌管。】

【狄仁傑和李唐舊臣很是著急。】

【這個時候,雖然李旦是皇太子,武則天死後應該他繼承皇位。】

【但是李旦一心做學問。】

【根本沒有一點想要繼承皇位或者對朝政感興趣。】

【於是狄仁傑就在武則天找他解夢的時候說,應該把李顯召回侍奉在她身旁。】

【武則天也確實年紀很大了。】

【也就同意了。】

【李顯接回來了,滿朝文武都很開心。】

【可是武則天卻有些憂慮。】

【經過這麼多年,李顯還是一點長進都沒有。】

【李顯能力不行,李旦又一心做學問,看來看去武則天還是覺得武三思的能力要強上些。】

【所以武則天很糾結。】

【實在無法做抉擇的她,於是和狄仁傑說了。】

【狄仁傑就問武則天,是兒子親?還是侄子親?】

【要是兒子繼位,陛下會被供奉。】

【可若是侄子繼位,宗廟隻會祭祀他的父母,豈有祭祀姑故的道理?】

【李旦又要辭太子的位置,說是讓給哥哥李顯。】

【武則天雖然對李顯不太滿意,最終還是立了他為太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