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李豫和唐肅宗身邊的宦官李輔國關係不錯。】
【李輔國得知張皇後的陰謀之後,私下籌備應對之策。】
【在唐肅宗死的這一天。】
【張皇後偽造詔書,讓太子李豫進宮,想要殺了他。】
【哪知李豫一進宮,就被李輔國和程元振早已經準備好的人保護了起來。】
【李豫有驚無險的登上了皇位。】
【在李豫當上皇帝後。】
【把擁立自己為帝的李輔國和程元振,分彆封為司空中書令和禁軍將軍。】
【李輔國在唐肅宗時期,就權勢極大。】
【再加上擁立了李豫為皇帝。】
【一時間極為膨脹。】
【還給皇帝李豫說,皇帝儘管放心,一切都有他。】
【李輔國也是這麼做的。】
【朝堂上的百官上疏都要經過他。】
【可謂是大權獨攬。】
【李豫可不是秦二世,哪裡會容得下一個宦官弄權。】
【表麵李豫不說什麼。】
【但是他派出手下刺殺了李輔國。】
【在李輔國死後不久,程元振也被免官。】
【李豫的手段還是有的。】
【不過他卻不昏庸。】
【也不鋪張浪費,甚至勤儉有加。】
【還施以仁政,與民休息。】
【安史之亂也是在李豫的手中徹底終結。】
【不過也是因為李豫,導致各地的節度使權力過大。】
【李豫不削弱藩王和降將的兵權,皇權自然而然會處於弱勢,而他不削就算,還重用了降將,為以後埋下了禍亂。】
【縱觀李豫的一生,屬於是守成之君。】
【並無太大功過。】
【享年53歲。】
後世實時彈幕——
“藩王不削弱,加強皇權,安史之亂就是表麵平息。”
“李豫能成功平定安史之亂,多虧了郭子儀和李光弼等賢將。”
“西域全丟,太監掌軍,藩鎮林立,郭李再厲害也挽不了唐的頹勢。
好在散裝的中晚唐各方勢力間平衡,又苟了150年。
時間比初唐和盛唐還長。”
“李豫在位時期,太監太牛逼了。”
“安史之亂不是安慶緒和史朝義終結的嗎?”
“回複樓上也對!”
“李豫算是半昏庸,能力一般般。”
“唐代宗無論怎麼說,也算上個明君,畢竟是他終結的安史之亂。”
“李豫還行。”
“其實除了李旦兄弟兩和李隆基這三個玩意,到唐代宗都挺不錯的。”
“李豫被低估的明君。”
“真是權利迷人眼,對於宦官也一樣,李豫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和宦官鬥。”
“李輔國有點認不清自己的身份了,他想給皇帝拿主意,不死就怪了。”
“要是論唐代宗的功過,一半一半吧。”
“好像宦官乾政就是從李豫時期開始的。”
“李豫還行,但是能力不行。”
“最讓人搞不明白的是,李豫讓宦官掌禁軍大權。”
“冷知識豫劇的‘醉打金枝’就是以代宗和郭子儀為原型。”
“都說宦官弄權,其實不然,唐代宗李豫隻不過想要用宦官製衡權臣罷了。”
“非明主,亦非庸主!”
帝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