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宦官楊複恭則認為應當立壽王李曄。】
【據說唐僖宗點頭同意了,當時的他連說話都辦不到了。】
【也有說是唐僖宗已經無法思考了,最後死了,楊複恭宣布遺詔由壽王李曄繼承皇位。】
【不過無論是誰當上皇帝。】
【他都要麵臨兩個問題。】
【一是宦官專權,二是藩鎮割據。】
【想要鎮壓藩鎮割據,就要手中有兵。】
【而在田令孜掌管禁軍死後,是由楊複恭掌管禁軍的。】
【楊複恭這個大宦官,也不老實。】
【為了能專權,收了不少乾兒子,甚至還有不少地方的節度使。】
【為了爭奪權力,還暗地裡殺了唐昭宗的舅舅。】
【唐昭宗李曄表麵對宦官楊複恭客氣,但是時常和宰相商議。】
【如何解決宦官專權。】
【在一頓較量之後,李曄占據上風掌控禁軍。】
【而大宦官楊複恭逃出京都。】
【不久後被殺。】
【李曄掌控了禁軍,大力擴張,很快禁軍人數達到了十餘萬。】
後世實時彈幕——
“唐昭宗不該殺楊複恭的,可以用楊複恭,用完再殺。
楊複恭雖然是專權的大宦官,但是他的利益是和唐昭宗綁在一起的。
他一個宦官也當不了皇帝。
換一個人當皇帝。
又不會親近他。
所以唐昭宗是可以用楊複恭的勢力來鎮壓藩鎮的。”
“無論是對藩鎮又或者是宦官,理論上唐昭宗做的事對的,但是處理的方式不對。
導致全盤皆輸!
自己也落了個淒慘的下場。”
“回複樓上唐昭宗立足還不穩,就殺宦官,討伐藩鎮,也不會用人。
怎麼可能贏。
心有大誌並不代表有能力。
太急切了!大局觀略差。”
“著名作家曾說過當你身處曆史的那個位置上,你做的,不一定比他強。”
“開上帝視角,你們肯定說的頭頭是道。
要是你是唐昭宗。
真不如他。”
“怎麼說呢,唐昭宗是有一定能力的,要不然也板不到大宦官楊複恭。
也不會被楊複恭選中當皇帝。
冷知識一個有為的皇帝,是宦官願意看到的,尤其是天下不穩定的時候。
但是吧,唐昭宗有能力是有能力,但不多。”
“唐昭宗說好聽點是有能力,說不好聽的就是瞎折騰。
但凡他不折騰。
大唐也不會亡這麼快。
你要說埋怨他吧,也不行。
一個皇帝眼瞅著天下大亂,不去做點啥也不妥當。”
“王朝末年了,唐昭宗已經儘力了。”
“唐朝後期的爛攤子太大了。”
帝王空間。
“好樣的!”
李淵剛誇了一聲李曄。
但是在看到後世彈幕後,心中一驚。
什麼玩意?
看樣子李曄除掉大宦官楊複恭並不是一件好事。
明明禁軍擴大到了十萬餘。
為什麼後世彈幕說李曄的下場很慘。
到底是哪裡做錯了。
是因為平定藩鎮導致的嗎?太急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