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各行祖師倒計時(2 / 2)

他大秦曆代目標:東出、強國、一統天下,根本沒想過不存在之物,於他們而言有時間想無形

() 之事,不如多考慮如何攻城奪池。

而如今大秦完成祖祖輩輩目標...他目光落到案上成堆的竹卷上,後世皇帝有時間辯論佛法,他頂多抽空過問長生之方。

如此對比,就顯得他政務太多不是好事?

不,秦始皇壓下心中自省,堅決告訴自己:朕愛大秦,朕愛政事!

而習慣了求事務的老秦人齊齊茫然:額從哪來?

額娘肚子裡?

額精魂會到哪去?

回歸黃土神懷抱哇!

秦朝庶民好奇地望向天幕:不過後人夠大膽,竟然直接提死,難道他們都不避諱嗎?

【這些問題歸屬於哲學範疇,也就是‘形而上學’:用理性解釋無形體、不可證明的事物是什麼,就像古希臘哲學家討論的‘物是什麼’一樣。

但佛教不興本體論,它結合華夏世俗傳說,用六道輪回、三世因果等思想構建出佛教世界觀,回答人從哪裡,又要往哪去。

人體靈魂不滅,隻會根據功德不斷輪回的佛家輪回觀;

如:人死後入地獄——閻王爺據生前功德評判來世——好人:世俗說法:入人道享榮華富貴;佛教說法:死後享受西方極樂;

壞人:進入畜生消除罪孽,才有機會轉為人道;

罪大惡極者: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受苦】

承恩吮了口茶,給天幕進行補缺:“最初的佛教輪回觀可沒有這麼詳細,地府、閻王爺是道家的,六道輪回是佛家觀念,而罪惡評判又以儒家世俗觀念及法律為主,所以閻王殿不是佛家獨有,而是集儒釋道三門法則構成。

所以西遊記中,孫猴子畫亂生死簿閻王爺會向玉帝告狀,而不是找西方佛祖解決問題。

哪怕最後還是佛祖收複孫猴子,而非天兵天將,但這不重要,劇情需要而已。

想到自己以回體小說名留於世,吳承恩心中熨帖,往日因仕途不暢的鬱氣一掃而光。

他臉色緩緩露出微笑:為官也不代表能名留青史,但他寫西遊記能!

如果有為官機會,他…他還是願意一展心中抱負,為民為民!

朝廷呀,你何時能看看學生我啊!

士子殷殷,俱思家國呐!

【邏輯嚴密體係自成的佛教得到世俗廣泛認可,到宋朝時佛教發展到上能談儒學、道教思想,為帝王精英講‘般若性空’的人生哲理。

下能簡化修行方法,隻念‘阿彌陀佛’(禪宗)就能讓佛存心中,積累功德登西天樂。

簡而言之,佛教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全都網□□淨,而傳統儒家呢?

他們研究的是人不是鬼神,對鬼神的態度是】

朱棣看著天幕貼出的‘帝王臣子民眾我都要’的圖像,涼涼地掃了太子一眼,太子立馬接口:“孔子曰: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

敬鬼是儒家態度,但現在儒家經義已經完善,不懼佛道參透。

不過…大明佛道比前幾代要乖順,實在不行,就借唐朝武則天做法:佛道再行攻訐之事,就開除度牒。

看他們誰敢鬨!

【儒家行的是政治學說,走的是人間法則,講究的是‘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精英階層文化。

麵對佛教普度眾生的教義,儒家怎麼打嘛!

打不過啊!

所以儒家從魏晉到大唐,都沒有構建出能對抗佛教體係的哲學思想】

天幕貼出滑稽的‘打不過打不過,真的打不過!’圖像,看得趙匡胤眼角一抽,果斷移開眼,簡直無法看!

【儒家沒有本源觀,但道家有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道家眼中的世界本源;

但隻有此還不夠,畢竟魏晉談玄學就是引用道教,談了半晌談了個寂寞,其政治理想如曇花一現,沒了結果。

於是在引用道家的同時,儒者又翻開老祖宗寫的‘易經’取經。

論形而上學的最佳回答:除‘易經’還有誰?

並且‘易經’也是儒家經典,有問題找老祖宗,難道不應該嗎?

應該!

所以我們翻開北宋範仲淹、歐陽修、胡瑗、程頤、王安石等人的儒家著述,第一章都是引易經道法來解釋世界本源是什麼】

天幕刷刷刷地貼出一係列思想體係:

王安石:宇宙萬物由天、道的本體物質元氣組成,元氣生陰陽,陰陽生五行,五行變為萬事萬物。

但萬事萬物跟人沒關係,也就是荀子說的‘天人分相’,自然有自然規律,天管不了人事,有點‘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

胡瑗:天地以生成為心,天地以創造為使命,人與萬物的區彆的道德,道德即仁,仁是大道,所以人能生生不息是因人有仁,有道德。

…各類思想學說看得歐陽修眉頭一挑,在他看來,能戰勝佛法的隻有本,即儒家‘禮儀’,僅檀道德仁義之說太過空曠。

他微微側目,掃過一徑同僚,慢不疾不徐道:“若天下人皆知禮義,心中有所堅守,才會拒絕佛法侵蝕。”

身旁下屬讚同道:“州府說得對,禮義者,勝佛之本也。”

心中卻在嘀咕:仙人說佛萬般不好,但在佛祖麵前世人平等,就憑這點他也信佛!

歐陽修不知他心中所想,抬頭繼續眺望天幕內容:

周敦頤:全文背誦的愛蓮說作者,他的核心理念是太極(太極說),無極而太極,認為萬物要通過誠來體現道德,誠是聖人之本,所以人要做到誠信。

二程:天理雲者,萬物隻有天理,己何與焉?

他的理念是:天理是造化之源、萬物之本,三綱五常是定理。

對於有罪之人要懲罰,對於有德之人要表彰,我們要自明吾理,以覺言仁,敬德修德才能真正覺知天地萬物的存在,才能到達真正的仁;

文背誦?

歐陽修低頭念叨了一句:沒想到後人對周子太極說不感興趣,對散文卻要求學子熟記,真是怪哉!

按下心中疑惑,他繼續打量著天幕展出的大宋學派精義:

張載:宇宙現象由氣引起變化,也就是‘氣元論’(也叫氣本論),氣是人不良欲望的來源,要誠意正心(窮理)、了解人類天性(儘性),也就是修養內心才能體察天下。

……

【簡單總結:北宋新儒學的宇宙觀,也是理學中的‘理’含義:它是萬物起源,是天地規律,而天地規律就是仁義道德,仁義道德組成世俗一

切,你佛教自稱方外之人不屬人間,隻能勸善舍去自我盼來世命運。

所以我儒家勝你佛教!】

天幕頓了頓補充道:【能延續到現在的宗教、學說,都有一套完善的來源論,如猶太教、基督教來源於創世說,伊斯\蘭教來源基督教的上帝;

儒家的宇宙、本體論彌補上了來源哲學上的缺失,重新修整了儒家學說道統,這才真正立於世間】

聽到此,司馬光文彥博等人才稍稍鬆口氣,後人說得粗糙,好歹沒有胡編亂造。

文彥博擦了擦漢,輕輕籲口氣:“看來後世學風甚重‘智’,有智才能分辨是非,而智正是儒家五常之一,想必儒家在後世亦為顯學。()”

司馬光看了他一眼,直接閉口不言,文彥博想法未免太過天真。

後人連殘暴的法家都能出言讚歎幾句,對於儒家從沒好臉色,怎麼會讓儒成為顯學?

彆忘了打到孔家店之言不遠,後人學的是諸子百家之說。

【因以儒立國,所以北宋儒家學派極多,有胡瑗為代表的安定學派;以孫複為首的泰山學派;

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臨川學派(新學);以司馬光為代表的涑水學派(朔學);

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廬陵學派(聖學);以蘇軾為代表的蜀派;

以周敦頤為首的濂溪學派;以張載為代表的關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

這些學派統稱為理學,北宋朝堂政治以朔學派、臨川學派、涑水學派為主,現在罵的理學在北宋,在主流中根本排不上號,隻能算民間顯學】

趙匡胤心緒瞬間提起:那個理學犯了後人大忌?

見陛下一臉煩躁,失了素日冷靜,趙普上前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