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宮廷歲月070(1 / 2)

宮廷悠遊歲月 三春景 9699 字 9個月前

“...朕瞧見你雖然對點茶興致不高,可也是個愛茶的。平日裡做點心、煮飲子,都要用茶,所以拿了這些茶先與你用......”郭敞低著頭找話說。

素娥當然不會讓郭敞的話落在地上,立刻道:“官家什麼都知道!臣妾確實喜歡這些,說來臣妾這內膳房正琢磨出幾樣用茶做的新點心...連著去歲官家吃了說好的抹茶乳酪,一起做出來,奉與官家做茶食罷。”

“你這裡出的新點心,都是好的。”過了一會兒,茶終於點好了,郭敞溫和地瞧著素娥。

他這話的,仿佛自己真的很期待素娥弄出來新點心一樣——雖然說,素娥搞一些此時沒有的吃的,郭敞都很喜歡,但說實在的,那些其實不重要。若是那些重要,郭敞也不該叫素娥做他的才人,還是該把她放到尚食局去做女官,專門負責自己的膳食。

如果善於開發新菜,叫郭敞也喜歡的優點出現在其他妃嬪身上,郭敞或許還會多注意一些。但不知道為什麼,在素娥身上,郭敞其實很少在意那些‘優點’‘好處’。便是郭敞自己讚了又讚的丹青繪畫,其實他也不是打從心底裡在乎。

相比起‘好畫’,還是‘素娥作的好畫’更叫郭敞流連。

素娥接過郭敞點好的茶,飲下一小口...果然,和她之前喝過的優質綠茶相比,這白茶也沒覺出太多不同。

吩咐侍女去內膳房傳話,製作用抹茶點心後,素娥看著郭敞帶來的茶葉匣子:“...臣妾也曾聽聞,建州貢茶便是裝茶運送也是極為慎重的...這匣子是他們運茶時用的,進宮後沒換過匣子麼?”

為了保證不串味,還有防潮,這些上等貢茶都用了非常複雜的包裝。比如說已經開匣的這盒白茶,每一枚五銖錢大小的茶餅都用黃羅包裹,許多枚這樣的茶餅整齊壓著就成一個柱形圓筒,然後在外麵又每一小筒以香蒲葉包裹。

此時用來做包裝的植物葉片挺多的,粽葉、荷葉什麼的還更常見呢。不過因為一直以來都認為用香蒲葉包茶效果最好,可以不敗茶味,所以上等茶都是用香蒲葉的。除非是條件所限,得不到香蒲葉。

香蒲葉包裹後,又有黃羅反複纏裹,這才裝在匣子裡。而且這個匣子也很講究,朱漆小匣,八角包金,用的鎖頭竟然也是鍍金的——據說,運送時,這些匣子又要裝在細竹箱中,間隙塞滿柔軟的紡織物。不過現在拿來的是茶匣,這些‘外包裝’就看不到了。

“並未更換過,這些茶存著,便不好更換了,不然容易沾了邪氣。”郭敞隨口道。

素娥知道,這是此時保存茶的方式太初級,最好的辦法就隻能是儘可能隔絕後,不要動那些茶,隻在要喝的時候拿出來。這也是越上等的茶做的越小的原因之一,這樣就不存在烹茶的時候敲掉茶餅一小塊,剩下的還要放回去下次接著用的情況了,一次就能用完,避免了茶餅接觸外界,吸收潮氣。

“...聽說如今有人為了存茶,還會用火烘焙,三兩日一次——不過此法有些險要了,一不小心

便會烤壞了茶,倒是得不償失。”素娥也順著郭敞的話,聊起了如何保存茶葉。

說起來,此時的茶葉是沒有炒製的過程的,用蒸的方式殺青就是了。相比起來本來茶葉內留存的水分會更多,保存期自然不如炒茶。這大概也是炒茶漸漸取代茶餅的又一原因...作為一款行銷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商品,保質期可太重要了!

即使是運輸便捷、保鮮儲存手段很多的後世,商品的保質期也是它們能否成為世界貿易體係一份子的關鍵因素呢。譬如水果吧,為了讓‘保質期’能長一些,大家實際吃的都是沒有完全成熟的果實。更不要說,種植時的取舍了,那時候就寧肯要便於運輸,而不是那麼好味的品種了......

“‘焙法’麼?朕似乎也聽說過,這樣倒是能叫藏茶度過梅雨,隻是...朕嘗過那樣存下來的茶,滋味反倒沒那麼好了。”郭敞搖了搖頭。

這個素娥倒是知道,無論是炒製的茶葉,還是如今的茶餅,都不是越乾越好。它們其實有一個最佳含水點,更乾或者更濕,風味都不會那麼恰到好處。

“的確如此,所以隻要收起來時烘焙一次就夠了,然後就密密封好,藏在高處。”素娥說的是烘焙和密封結合的辦法,即曆史上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總結的‘藏焙’法。這時應該還沒有,或者已經有人這樣做了,但沒有被總結出來,流傳出去。

“如此效驗好麼?”郭敞頗有興趣地問道,但沒有等素娥回答,他就看了一眼王誌通。王誌通知道官家的意思,這就是要他回去安排人這樣做了。

王誌通心裡也是無奈苦笑的,與其說官家是對如何保存茶葉感興趣,還不如說是對高才人說的話本身就很有興趣了。

就著茶葉這個話題,可聊的還有很多。素娥給自己分享了‘新知識’後,郭敞也想顯示一番自己的‘博聞廣記’,便想了想說:“...建州許多人家以茶為生,由此有許多習俗,其中有一樣‘喊山’,就是要在驚蟄之前,聚集數千人上山,擊鼓高聲‘茶發芽’,鼓噪山旁。”

“聽說如此能壯.陽氣,叫新茶生長,提前采茶日期。”

“所以才說,‘茶’乃是有靈之物麼。”

雖然聽起來很神奇,很像是假的,大家聚集起來敲鑼打鼓喊‘茶發芽’,也像是世界各地常見的祈禱豐收的儀式...但這是真的,是真的能通過這種方式叫茶提前‘覺醒’,開始新一年的萌發的。

其中道理和聲音震動,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有關...就像很多人說的,多和植物說話,多傳達‘愛’,也能促進植物生長——其實對植物,‘愛’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當然是沒用的。關鍵也是二氧化碳。

這樣一說出來,什麼浪漫感都沒有了。

素娥知道這些,但她沒法和郭敞解釋這些,不隻是解釋不通,就算解釋通了也無趣。

她乾脆就說:“采茶是這樣的麼?這倒是讓臣妾想起兒時聽鄉裡老人說過的,香蕈是聽雷而長的。若是哪年春雷特彆多,山中香蕈必定

生的好...香茶、香蕈都是山珍,一個承天候,一個通人情,確實是萬物有靈了。”

香蕈就是蘑菇,郭敞聽素娥這樣說,也來了興趣:“還有這樣的事兒麼?”

此時蘑菇基本沒有人工養殖的,都是山民從山中采摘,號稱‘山珍’。因為運輸保存不易,山外能見到的大都是乾貨,就算是相對普通鮮菇,也算珍貴食材呢。

“是有這樣的事兒。”素娥儘力找著有趣的話題,讓郭敞不會厭煩和自己的談話:“那老人是從山裡嫁出來,兒時經常采香蕈製成乾貨,補貼家裡...她還見過一些山民會在香蕈多的地方敲鑼打鼓,仿照雷聲,催發香蕈。”

“這樣做竟也有用,那些香蕈生的又多又好。”

郭敞聽了忍不住大笑:“這可比建州喊山更多一重意趣!喊山之事,本就是人來催發,並無不妥。可這山民要催發香蕈,不是欺那香蕈麼?還將天上雷神冒犯了一遍。”

素娥見他笑是真的,就知道他並不生氣這個,便道:“鄉民生活不易,隻想著多些山貨換糧食日用,哪裡顧得上。聽說就是孔子餓極了也會翻牆,想來這也是人之常情——雷部上神也是正神,想來是不會介意凡人小小借他一些威勢。”

“你倒是越發敢說了,連孔夫子的玩笑也有?”郭敞點了點素娥,卻不是不高興的樣子。這不奇怪,皇帝作為最接近權力,甚至可以說是權力本身的人,能讓他們畏懼的東西極少。至少郭敞這樣很清楚權力運行法則的實權天子,孔夫子是不在他畏懼範圍內的。

儒家什麼的,也不過是皇帝統治這個天下的工具。

“這不是玩笑,臣妾也很尊敬孔夫子...正是因為尊敬,所以才不會把孔夫子當做是木雕泥塑的偶像,當做是沒有七情六欲,都不像是‘人’,像是神了。”素娥笑了笑,這時候說的是真話:“若真是讀過《論語》的,就該知道孔夫子是極有人情味的。”

“這可怎麼說?”郭敞挑了挑眉毛。

“嗯...孔夫子還會說‘不撤薑食,不多食’這樣的話,這樣聽著,是不是就同家裡長輩差不多了?對了,還有‘先進篇’中,‘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按理來說,以孔夫子的德行,對學生的關照,該答應此事才對,但他偏偏拒絕了。”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如今士大夫都隻看後半句,解釋夫子是為了禮,為自己做過大夫,不能像平民百姓一樣徒步行走,才不賣車的。但臣妾想著,前麵半句應該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這就是‘私情’了,孔夫子亦有私心。自己的兒子雖然沒有才華,顏淵則非常有才華,但自己的兒子死的時候,他也沒有賣掉車架為他買槨,如今又怎麼談得到為彆人的兒子賣掉車架買槨呢......”

“歪理!那些士大夫聽了,怕是會覺得冒犯了。”郭敞‘責備’了一句。然而他心裡其實更讚同素娥的想法,畢竟他也是個對孔夫子、儒家沒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