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宮廷歲月107(2 / 2)

宮廷悠遊歲月 三春景 9678 字 10個月前

她在宮裡關係

親近,可以隨意送禮的人不多。還要考慮人家是否就需要這些綢花,那就更沒個目標了。

“還得趕緊送出去,不然過了花朝節,送都送不出去了。”素娥自言自語。

然而這樣一想到花朝節,素娥又心煩起來...馮賢妃的賞花局正在花朝節前後——此時皇家喜愛賞花,辦賞花局,民間受影響,也一時之間風行起來。雖說什麼時候辦賞花局都可以,但一般來說,大家還是喜歡在清明、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期間辦賞花局。

花朝節不算重大節日,但因為其寓意與‘花’相關,所以即使這時其實沒什麼花可看(說是花朝節乃百花生日,從這一天起便是百花含苞吐蕊。但從這一天起,本就說明了此時還沒到正經開花時),同樣是辦賞花局的高峰期。

不管素娥如何心煩意亂,該來的還是得來,很快花朝節當日,她收拾的齊整,便往馮賢妃宮中去了。

“...說起來,花朝節也是個有些年頭的節日了,晉時就有人過呢!不過那時成書的《風土記》等書中大多記載花朝節為二月十五,倒是與如今不同。”素娥到時,已經有人到了。說話的人是昭媛耿麗華,她是個才女,而且性子活潑口才好,很容易成為人群焦點。

而聽她說話的有兩位,一個是□□溫美人,另一個是昭容朱翠蓮——素娥一直對朱昭容印象深刻,畢竟這種健康美豔型的女子在後宮真是少見。她和韓充容就算是這類型的門麵了,但韓充容還是不能和朱昭容比,至少在素娥這裡是這樣。

韓充容有‘健康’,但沒有‘美豔’...此時大家也喜歡美豔的,但因為道德方麵的原因,美豔向來不受推崇呢。後妃要作為天下女子模範,底下小妃妾也就罷了,高位妃嬪中要尋個美豔的,確實難尋。

“如今也有二月十五過花朝節的呢。”溫美人微笑著說:“隻不過,這京城裡都是二月十二日過了。妾外家在北麵,那邊過花朝節依舊是二月半,兒L時妾曾去探親過,所以曉得。”

“這也是,神州大地,各處不同。既有新樣的,也有和古時沒什麼兩樣的。”昭媛耿麗華點點頭:“二月十五過花朝節應當是更早的,這才能和八月十五過中秋對應起來——一個是花朝,一個是月夕,一個在春半,一個在秋中,就該是這樣。”

“至於如今偏要在十二日就過花朝節,想來是人們都盼春來,就想著越早越好了...北邊晚些,依舊是二月半,那也有道理。北邊氣候更冷,暖的更晚,本就該再等幾日再過花朝節呢!”

正說話間,見素娥來了,兩方又是見禮。昭媛耿麗華上下打量了一回素娥,便嫣然一笑:“說來平日裡都是要去坤寧宮請安的,但總覺著見到高妹妹的機會很少。如今乍一見,竟有好久不見的感覺。”

朱翠蓮輕輕搖頭:“還是高妹妹平日裡太少出來走動了,又是個喜靜的...至於在坤寧宮,每回請安都烏泱泱擠著了,妹妹又坐的靠後,你能見著那才有古怪——須得你一直向後張望才能見到罷?”

旁邊□□提醒素娥:“

高妹妹來的不巧,賢妃娘娘正好去更衣了,稍等些再見禮罷。”

馮賢妃更衣是很快的,更衣完畢又回來,見著素娥就拉著她的手說話,親近之意十分明顯。她還將殿前花樹上粘的彩色綢花指給素娥看:“...其實本位是不愛往花樹上掛這些的,‘賞紅’之事實在過於浪費,又不見得有多少觀賞價值。”

“但花朝節便是這樣時興的,特彆是這回本位還辦了賞花局,就更少不得了...也不知道是從哪兒L興起這‘賞紅’的,實在沒開一個好頭。”

素娥想了想道:“娘娘,此事大約怪不得人,應當是從‘崔元徽懸彩護花’的故事起的。為紀念此事,很早便有花朝節懸彩條於花樹上的習俗了。由彩條變為彩綢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L。”

‘崔元徽懸彩護花’是唐時古時,花朝節的曆史明顯更加悠久,最早甚至可以在《陶朱公書》中找到相關記載呢!但古時節日不斷吸收新故事的事兒L屢見不鮮,倒也沒什麼可說的。

“道理是這個道理...”馮賢妃還要與素娥說些什麼,卻因為又來了新客,便被打斷了。

馮賢妃張羅的這場賞花局,邀請的人不算多,也不算少,加起來也有十幾人。不過不像是其他高位妃嬪的局,一般隻會請身份地位比較高的妃嬪——好一些的,也就是正經嬪妃都可能邀請。更‘嚴格’一些的,甚至才人、美人都不請呢!

而在馮賢妃這裡,還能見到兩三位無品貴人。

等到客來的差不多了,馮賢妃便帶著眾人去賞花、撲蝶,還一起吃了花糕。

一盤盤顏色、形狀各異,芬芳撲鼻的花糕被送上來後,素娥拿了一隻小巧的,迎春花樣式的花糕,不緊不慢地吃著...這種花糕好看是好看,香氣也很好聞,但味道著實不能指望,所以吃起來就是吃個意思。

不隻是素娥如此,大家都隻是略吃一兩個,就算是過節了。

這‘花糕’據說是源自武則天的糕點,她喜歡在花朝節這一日,命宮廷製作以百花和米搗碎後蒸出的糕點。這個做法隻要想想就知道不會太好吃了——這又不是後世那些可食用的花!比如說做玫瑰醬的特殊玫瑰什麼的,現在的花直接用來和米搗碎,該多苦多澀啊!

大自然世界的植物,絕大多數味道都不會好,所以才需要‘馴化’。有些花倒也有過‘馴化’,但很可惜,馴化的方向並不是味道。

“說起這花糕,其實都是中看不中吃的,本不欲上這個,但誰叫過花朝節呢?總是個意思。”吃完一塊花糕後,馮賢妃一麵洗手,一麵就道:“若說,有能叫花糕也好吃的,大約就是高妹妹了,誰不知道她善於調.教司膳內人呢?”

“玉殿的司膳內人...聽說禦膳房的人還要反過來向她們討教了。”

素娥知道這是馮賢妃這是故意將話題引到自己身上,倒不見得是壞心,大約還是想和自己拉近關係——然而素娥不是純粹的古代女子,對於宮廷的一些認知也迥異於世人。所以馮賢妃這種反複cue她的做法,她沒有

受寵若驚,也不覺得馮賢妃如此‘折節下交’,自己就該如何如何。

事實上,她隻覺得局促,甚至會尷尬。

等到這一場賞花局,進入到大家各自散著,三三兩兩賞花去的階段,素娥本來終於鬆了口氣的。誰知道,馮賢妃又指派了溫美人過來‘請’她,叫她同行。

“高妹妹最喜歡什麼花?”看著暖房裡拿出來,如今雖不到時候,但卻提前開放了的珍奇花卉,馮賢妃指了指就道:“本位方才還在和溫妹妹她們說,以高妹妹的品格,喜愛的必定是蘭花、荷花、梅花這樣的。”

“都有君子姿態。”蘭花本來就是花中君子,梅花是淩寒獨自開的氣節讓人敬佩,荷花則是出淤泥而不染——此時自然沒有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但《愛蓮說》顯然不是憑空來的,荷花的一些擬人化品質,早就有總結了。

“娘娘著實謬讚了,妾哪裡有那樣高的品格。”素娥搖搖頭,仿佛看不懂馮賢妃的親近之意一樣道:“其實妾從來便是個尋常人性子,甚至有些俗了。譬如這喜歡的花兒L,妾一直愛梔子、蜀葵、山茶這樣的。”

“要麼轟轟烈烈,要麼乾乾脆脆...這倒是太過了,一向是‘俗品’。”

此時的審美趣味已經由唐末亂世時的極度豔麗繁複,轉為了清新淡雅。譬如香料上,就因為海外來的沉香香氣過於濃烈,一直不受歡迎,一般此等舶來沉香都隻能送到藥房做藥的。

而在‘花’上,也推崇那些花型花香清秀的花朵——大約隻有牡丹是例外,延續了唐時傳統,此時人們對牡丹的追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常有花開時節,滿城都為牡丹狂的事發生呢!

“這倒沒什麼不好,至於旁人之見,那當不得什麼,說到底自己喜歡就好了。”旁邊溫美人插話道:“而且說來,這些花都是插花時的好配花,哪有什麼嫌棄她們俗的?”

這話其實說的不太對,梔子山茶也就罷了,以蜀葵的個頭和色彩飽和度,做配花哪裡能了?反而是做主花雖然常被人嫌棄品格不夠,但也是有的。

後妃們大多會插花,溫美人不至於犯這樣的錯誤...素娥幾乎是立刻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這是一個再明確不過的‘邀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