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音樂史地課本上沒有記載過拉赫馬尼諾夫第五鋼琴協奏曲存在過。
一早的英語課上,秦鍵答‘到’後便安心大膽的查閱起了關於拉五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關係。
實際上能有什麼關係呢,就是一組同音異名音罷了。
一部作品的兩個稱呼,隻不過拉五隻是後來的一些法國作曲家太過於喜歡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而強行給它加上了一個‘拉赫瑪尼諾夫第五鋼琴協奏曲‘的標簽而已。
“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秦鍵聽著耳機裡劈裡啪啦的聲音手指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腦海裡似回著華韻賽的決賽之夜。
“哎。”
才一年的時間,他卻覺得像是過去了很久很久。
不輪自己將來能否登上鋼琴世界的頂峰,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都將是自己鋼琴之路的第一座燈塔。
“有點可惜了。”
想到這兒秦鍵突然覺得這次華院的音樂會曲目列表裡並沒有帕格尼尼。
主辦方給予一場音樂會的時間不過100分鐘,而拉赫的每一首協奏曲都在40分鐘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去曲目設計上隻能安排兩首協奏曲。
就像,他放棄了拉二而選擇了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裡麵或許有一小部分的私人感在其中,但是這也足以說明拉五的藝術水準和難度在他心目中是足以比肩拉二拉三的存在。
但如果把他的這番言論公開,一定會遭到很多質疑聲。
在一些‘極端分子’的心目中拉二是至高無上的,或是‘拉三最難論’。
這些極端分子中不乏一些國際頂尖音樂學院的教授學者,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已經站在了絕對客觀的角度來進行評判。
那不勒斯音樂學院的鍵盤係主任費爾南德教授早年曾留學於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在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二十世紀中期,他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神奇演奏者的橫空出世,也見證了他們帶著拉赫馬尼諾夫的鋼琴作品走上了新時代的神壇。
作為一個見證者,一個保守派,他固執的以為拉三不但是浪漫主義鋼琴的傳世之作。
“那更是一部傳承之作,值得後人永遠敬仰。”
這一次,他將以93歲的高齡帶領著那不勒斯的德係琴聲去參加拉赫瑪尼諾夫大會。
大概就是因為充斥著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才讓一場研討會有了更大的意義而不是大家聚到一起隻是吃吃飯合個影。
當然,也有一些人參加這次活動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去討論什麼學術問題。
就比如何靜。
何靜和秦鍵將在半個月後的某天在莫斯科的某地相見,街頭巷尾或是溫暖的房間,這都不一定。
但可以預見的場景,秦鍵會大吃一驚的看著何靜,然後睜大眼睛嘴裡念叨著你怎麼不提前告訴我之類的話。
然後再補充一句‘姐你的頭發又長了。’
...
“這話有理。”
...
下午的體育課上,體育老師一聲解散後,參與搖滾卡農排演的一眾人員圍坐到場一角討論著演出的服裝問題。
陳唐傑覺得王小亮的提議不錯,“我們不一定非要穿禮服,又不是正式的比賽演出。”
“沒錯。”
“我們可以cospya啊”
“就是,到時候肯定搶眼。”
接著眾人七嘴八舌的展開了想象空間。
“複仇者聯盟怎麼樣?”
“不好,我投票火影。”
“海賊海賊,我對象在cospy設,服裝可以找他們。”
...
一番討論過後,大家得出的結論是——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