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兩版華彩,‘toccata’的德奧俄之爭(1 / 2)

流暢,均勻,力量均勻。

在鋼琴加入到樂團之後就一直保持著平穩進行著。

這一點符合了大多數演奏者的處理方式,八度音程加載的俄國民歌般的質樸輕快的第一主題給人以深遠綿長。

大廳裡不時的有人左顧右旁或小聲的交頭接耳。

這也難免,畢竟演奏者就在大廳內坐著,甚至指揮這首作品的指揮也在現場。

在發展部過後的片刻寧靜之後,鋼琴的快板華彩響起。

這段華彩是格外彰顯演奏者對於音樂理解的部分,因為在拉赫創作第一樂章的時候,在此華彩片段他寫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

一個是標有‘ossia za’的華彩,是需要將第一主題以厚重和弦的形式猛烈奏出,演奏難度相當之大,一般很少有演奏者會選擇這一華彩來過度。

包括拉赫本人在1909年首演此曲時都沒有選擇這一版本而選擇了第二個版本。

第二版本是采用了‘Toccate’風格,輕快且有跳躍性。

兩個版本的華彩風格長度迥然。

而此刻的演奏版本,選擇了第二個版本的華彩。

不同的選擇就會營造出不同的音樂氣氛,很顯然演奏者巧妙的利用了‘toccate’的輕佻完美的將音樂過渡到了之後的和聲。

單論著處理,就已經是大師級的了。

所以已經有不少人將目光遊走在幾位演奏家級的人物之間,而對於這一版音樂熟悉的人早已知道了是誰的演奏。

隨著音樂在鋼琴和樂隊的變奏中結束,魯傑羅一個響指中斷了音樂。

大概是因為他為了保留住第一樂章結束的意境,特意在音樂結束後的三秒才抬起手。

這沒有絲毫雜音的三秒也讓大家確定了另一件事情——這是cd。

這就更加縮小了人群範圍,雖然在坐的大多數都是學院派的師生,但是能出cd的人卻著實不多。

秦鍵心中也大概確定了是哪一位的演奏,確實是個重量級的角色。

“好了,哪一位先來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魯傑羅再次開口。

台下短暫的沉默後,一名看起來不過二十三四的金發女孩站了起來,從相貌上看不出她的國籍。

眾人的注目下,她爽朗的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喜歡它的處理。”

對方一開口,秦鍵就知道對方是德國人。

“處理方式。”

魯傑羅頓了頓,“很好,能具體一點嗎,德國女孩?”

德國女孩脫口而出:“toccata。”

女孩坐下後,魯傑羅繼續問道:“誰能解釋一下什麼是toccate?”

這次一名來海市音樂學院的華國男孩站了起來,“托卡塔意為‘觸鍵’,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接近即興創作的鍵盤體裁,技巧性高,特彆是在腳鍵的運用上。”

“教科書般的回答!”

魯傑羅給予了男生肯定,接著說道:“第一樂章的華彩部分值得每一個演奏者借鑒,所以請把掌聲獻給他。”

接著一陣掌聲響起,秦鍵一邊拍著手一邊看向了前排不遠處的一位法國演奏家。

接著魯傑羅再次一個響指落下,音樂再起。

...

一斷斷的音樂被播放,一個又一個的評論者站起又坐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