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出在哪裡?
這個問題秦鍵這一段時間以來也想過,但是他沒有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首先從技術的角度來說,秦鍵自信這是最挑不出問題的環節。
起初在拿出這首作品的第一時間,他用了一個下午將四個樂章的所有技術難點都勾畫了出來。
並且針對每一個技術難點他都做了詳細的演奏設計。
第一樂章開頭沉重的引子開始,他按照音量比例分明的低沉八度將全曲拉開,從主題開始,他為了在跑動中體現出音樂中的湧動和掙紮,在經過幾中嘗試後他找到了最好的音聲效果,以小臂的力量直接灌入手指。
第二樂章,開篇在f力度決定了整個樂章的情緒之後,從3節的半音階跑動開始,秦鍵以浪漫主義時期的炫技手法將整個樂章演繹。
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秦鍵幾乎用了所有辦法將音色調配到了與這個樂章色彩基調完全一致的地步,單從聽的角度,他認為絕不失ratubo的自由色彩和肖邦的歌唱性。
第四樂章,他在最後的三小節用首尾呼應的設計以超強的爆發力度將全曲定格在最後的主和弦上。
就算現在在腦海中將全曲過一遍,秦鍵都找不到自己技術上的漏洞。
情緒?
似乎也不應該,經過了華沙之行,秦鍵覺得自己對於肖邦的認識即便沒有那麼深刻,但是至少他敢確定自己在設計這首作品的時候絕對沒有生搬硬套的去拚湊那種悲壯情緒的無病呻吟,音樂中所有的情緒都是來自他內心的解讀。
音樂內涵?
音樂內涵,秦鍵想了想,他明確自己有想表達的內核。
那麼問題出在了哪裡呢?
這也是秦鍵最為困惑的地方,他找不出任何問題,卻能聽出問題。
良久。
秦鍵給不出沈清辭答案,他無奈一歎,對沈清辭笑道,“聽您說。”
沈清辭起身再次拿起煙盒抽出了一根煙。
秦鍵起身拿起桌上的火機嗒的一聲為沈清辭把煙點著,他知道又到了獨家小課堂時間。
“你喜歡這首奏鳴曲嗎?”
一個簡單的小問題,沈清辭輕聲問道。
一個簡單的小問題,還真把秦鍵問住了。
秦鍵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在他看來第三輪比賽需要一首奏鳴曲,所以他要在三首奏鳴曲中選一首。
似乎目前為止僅此而已。
沈清辭從秦鍵的表情中看到了答案,他頓了頓,“不管你怎麼看待這首作品,反正我一直都不喜歡。”
“啊?”
意外!
絕對的意外!
秦鍵實在意外,因為沈清辭在第15屆肖邦大賽的第三輪比賽中所選擇奏鳴曲正是肖邦第二鋼琴奏鳴曲。
後來有肖邦評論家稱——‘正是靠著這首作品,沈拿到了第十五屆肖邦大賽決賽的頭名門票。’
可現在當事人就坐在你麵前,然後**的告訴你他並不喜歡這首作品。
這讓秦鍵一時有些不能接受,雖然他不確定自己談不談的上喜歡這首降b小調奏鳴曲,但是從內心來講他並沒有不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