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紐約時間下午兩點整,紐約愛樂交響音樂大廳迎來了全米第一屆‘五十州鋼琴大賽的決賽現場。
這場推遲了近一周才遲遲到來的決賽可謂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歡迎各位的到來...”
此時環形舞台的正中央,紐約施坦威公司的總裁坎特盧貝正在表演著他的開場脫脫口秀。
從觀眾席頻頻傳來的笑聲判斷他講的還不錯。
大讚助商的致辭完畢後,本屆大賽的評委團主席施坦威藝術家、柯蒂斯音樂學院鍵盤係主任巴克宣布了決賽事項,最後並預祝所有進入決賽的選手能在今天的舞台上留下最好的藝術作品。
最後擔任本輪比賽協奏任務的紐約交響樂團的現任指揮亞爾維先生宣布了比賽的正式開始。
掌聲響起。
迎出了樂隊,接著本輪比賽第一位登場的選手,來自費城音樂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的青年選手登上了舞台。
他的決賽曲目是貝多芬第三鋼琴協奏曲。
雄壯有力的弦樂組拉開了大廳裡的音樂序幕。
三分多鐘的前奏在這樣的時刻顯得並不長,亞爾維手下的這隻有著悠久曆史的交響樂團此時像是在為台下的所有觀眾奉獻這一場交響音樂會的第一首曲目。
直到鋼琴的聲音出現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才像是一場屬於鋼琴的盛宴開始上演。
柯蒂斯青年的貝多芬並沒有很用力,他的聲音大多數時候像是遊離在激昂的樂隊之外,但又會在每一個關鍵的部分與樂隊進行一次高度重合。
這一不常見的貝多芬協奏曲演奏形式不僅抓住了樂迷聽眾的心神,也勾住了評委們的心神。
作為一類全新的鋼琴比賽賽事,五十州鋼琴大賽決賽一開場,就顯示出了它不輸於任何大賽的現場氣氛。
不隻是氣氛,還有選手質量。
繼第一名選手的出色發揮結束之後,第二位登場的選手就有些來頭了。
華裔米籍鋼琴家梁克誠,本次代表柯蒂斯出戰。
作為一名已經活躍在美洲地區的年輕鋼琴家,今年他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80人小名單。
與方宗堯和紫瞳一樣,他也是入圍今年肖邦大賽正賽圈的選手。
像是帶著某種光環,他的出場帶著強大無比的自信。
他為本次決賽帶來的曲目也是如此——拉赫馬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在暮鐘的引子下,音樂的曆史就這樣橫跨了一百多年,從貝多芬直接來到了拉赫瑪尼諾夫。
梁克誠坐在鋼琴前演繹著自己的拉赫。
...
後台。
何靜安靜的等待著,作為第六名出場的選手,至少還有兩個半小時才能輪到她。
她不敢保證自己的狀態是否能維持到那個時間,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大賽的決賽現場。
從觀眾到樂團,從評委到指揮,對於每一個群體的耐力都是一種考驗。
而這個過程中最煎熬的就是選手了。
對於這一次的比賽,她沒有想過自己會參加,在得知要參加這個比賽之後,她也沒有計劃過自己要拿到一個什麼樣的名次。
她隻是按照組委會的安排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決賽現場,接下來就是把決賽曲目演奏完之後就好了。
至於比賽結束後,就又到假期了。
從大一開始,何靜的每一個假期都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
在海市音樂學院的時候如此,現在在國外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