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風波?誰才是真正的‘幸運兒’(1 / 2)

安傑依的目光落到了阿格裡奇右邊的一名波蘭評委身上,這名波蘭評委也看向了他。

兩人相互看了一眼。

目光有短暫交彙。

隻是旁人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公證人員身上,沒有人注意到這兩的小動作。

“經過最後的核算,56號選手的最終得分為16.9。”

老公證員的語氣就像是在說‘今天的天氣還不錯’般平常,兩個16.9分並沒有讓他覺得有何異樣。

他應該知道接下裡的情況會發生什麼,他曾經不止一次見過這場景。

現場的氣氛終於有些微妙了,阿格裡奇一聲不大的驚歎聲讓所有人的注意力回到現場。

隨著老公證員將手中的報告收起放進了一個新的文件袋,評委們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接著討論了起來。

會議室間頓時熱鬨了起來。

一場重新計分的小風波後,眼下的情況已經顯而易見。

位於‘39’行的英國選手在這場小風波後依然無恙的晉級下一輪。

同樣,位於‘42’行的加拿大選手已經告彆了他的肖賽之行。

在場沒有人懷疑公證員們提供的數據,這名公布結果的老公證員不僅已經負責了五屆肖邦大賽的計票統計。

兩名並列‘16.9’分的選手將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重新接受評委們的現場投票,票高者晉級下一輪。

‘重分現象’在肖邦大賽的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在第4屆肖邦大賽上,一名德國選手和一名法國選手在第三輪比賽中獲得了相同的yes數和平均分。

他們位列晉級線的最後兩位,他們二者之間隻有一個晉級決賽的名額。

此時情況相似。

羅伯特的新分數在公布出來那一刻,就注定曾經的一幕將再次上演。

所幸的是這次隻是第一輪,看起來選擇難度應該並不大?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選手們都是由一群活生生的年輕人組成的一樣,評委席在座的17人也並非冰冷的打分工具人。

他們之中有7名波蘭本土權威,4名俄國肖邦大家,由於曆史和肖賽史的原因,每屆比賽的波蘭評委和俄國評委總是占據著評委席的大半人數。

剩下的6名評委,均來自他國,其中有阿格裡奇和鄧太山這樣的肖賽冠軍,也有如塔裡貝克這樣的紳士鋼琴導師,還有休伊特這樣專心於灌製唱片的敏銳耳朵。

一番短暫的討論過後,現場安靜了下來,大家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布蘭哈諾,心裡懷著各自的盤算。

評審工作隨著布蘭哈諾的開腔再次上了議程,“辛苦了,法布裡先生。”他首先向老公正員表示感謝,接著起身宣讀了‘重分’投票環節開始。

投票儀式很簡單,評委們隻用舉手就可以,不過隻有14人可以參與整個重新投票的環節。

由於選手的紅藍問題,兩名波蘭評委和一名俄國評委隻能坐在一旁等待結果。

經投票決定,14名評委中超過半數以上認為無需再回看兩名選手的錄像。

這其中包括了4名波蘭評委和1名俄國評委,還有3名他國評委。

沒有舉手的評委中,或許有人已經淡忘了兩名選手在第一輪中的表現,所以想重新看看兩名選手的發揮,或許有人壓根就在第一輪裡沒有為兩名選手中的任何一位投過票,此刻他們也不想卷入其中。

在這個圓桌上不像在賽場的評委席間寫‘yes’,隻要舉手,就意味著表達了所有人都看得見的態度。

不舉手反而讓人難以猜測。

而就眼下的局麵來說,在接下來的晉級投票中——

由於可以投票的波蘭評委與俄國評委之間的人數比例為5:3。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