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路清晰的單旋律線條經過四小節發展,音樂在第五小節終於出現了第二個聲部。
秦鍵左手加入了演奏,像是在複刻若乾秒前右手動作,
一母同胞的兩條旋律線先後並行,追逐遁走,卻不試圖真正的相交。
此處可見卡蒂婭純熟的寫作功力。
沒有樂譜,再好的演奏者也無法施展他們的精妙技藝。
講台下的師生們安靜的聆聽著卡蒂婭的創作,當然,如果僅是從觀賞的角度而言,秦鍵的演奏畫麵已是一種享受。
穿梭在鍵盤上的雙手,從作品一開始便以一種凝練有型的落指方式給人以踏實的感覺。
似乎隻要是這樣一雙手來演奏,任何音符都會萬無一失。
然而如此美妙的演奏並沒有讓教室裡的每一個人都進入流淌的音樂世界。
此時的卡蒂婭內心並不太好受,說是受到打擊也不為過。
因為她聽到了她最期待的版本開頭。
——
任何一首作品誕生時,其作者都會有一個內心期待的版本。
那是一種在創作過程中為了遵循內心聽覺而寫作——才得以出現的版本。
這首作品誕生於一周前的某個中午,誕生之際,卡蒂婭一個人在琴房裡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來演奏這部作品。
然而能將肖邦演奏到被秦鍵本人認可的她,卻無法將自己寫作的作品演奏出自己所期待的感覺。
這對於一個作曲者而言,幸與不幸,各占半邊。
於是他想到了他的師兄亞當斯。
並花費了三個小時將自己的手寫譜在電腦上編輯排版之後發給了亞當斯。
她必須確保對方能看得清自己寫的是什麼東西。
之後她想聽聽對方如何來解讀她的作品,因為這部作品於她的意義並不隻是一次簡單作業,這將作為她畢業作品的其中一首。
甚至在未來的某天會在維也納鋼琴圈內公開發表。
當晚她便收到了亞當斯的回複,一個視頻。
視頻裡一開始,亞當斯坐在鋼琴前,整個鏡頭角度側對著鋼琴,譜架上擺著一個類似電子讀譜器或平板電腦一類的的東西,然後亞當斯開始演奏。
當視頻結束時,她覺得自己的這部作品擁有了生命。
於是她詢問對方是否可以把這段視頻發給科赫,在得到對方的準許之後,她這麼乾了。
可等來的回複並不是讚美之詞,科赫甚至沒有對亞當斯的演奏進行任何評價,而且還告訴她:“明天上課你嘗試著演奏一下秦的作品。”
心懷不滿的她在第二天的課上並沒有認真的秦鍵的作品,並且在演奏的時候還故意在一些地方施展小伎倆,用錯誤的演奏解讀來演奏。
因為是首演,沒有人知道她乾了什麼,即便秦鍵本身也無法對她加以指責。
不過遺憾的是在她演奏結束之後,班裡的每一個同學似乎都被音樂打動了。
那時她又覺得大家很不客觀,她想如果摘去秦鍵之前作曲家的身份,大家一定不會對這樣的作品假以辭色。
抱著種種個人想法,她昨晚向科赫請了假,今天本不打算來上課。
她知道今天秦鍵要演奏自己的作品。
可清晨去琴房的路上,她路過教學樓又鬼使神差的來到了教室。
在秦鍵帶著小女孩攜譜上台那一刻,她心中滿是譏諷,她打一開始就不相信秦鍵擁有超人一般的讀譜能力。
然而當她看到自己的手寫譜被小女孩攤開那一刻,她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把排版好的作品發給科赫。
不過緊接著她的思緒便被鋼琴奏響的第一個音所打斷。
一個中弱強度的保持音,她沒有在譜麵上進行任何標注,但她聽到了一個絕佳的音。
這是她想要的。
接連而來的四小節,她的注意力一點點被音樂引到了秦鍵認真的演奏神情上。
這一刻她又有些感動。
沒有一個作者不期望自己的作品被認真所待。
跟著秦鍵的演奏,她的心臟猛然加速了跳動。
她忽然想到這份手寫樂譜的結尾處有一個重大的書寫錯誤!
她張了張嘴,隻是音樂已然開始,並已奏至第一頁的尾聲。
——
“1”
“2”
“3”
“4”
段暄發誓自己從沒有這麼認真的數過拍子,聽著一旁的演奏,她將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樂譜上的————小節線。
這是整份樂譜裡她唯一能清晰看到的東西。
也是她唯一能依靠的東西。
音樂在第二小節開始,她就在音符之間迷失了自我。
好在她反應快,在第三小節她就想到了一個絕對有效的記譜方式來儘量保證自己不出錯。
因為這部作品在一開始已經清楚的標示了4/4拍。
所以按照她所認知的音樂常識,每一個完整小節有且隻能有四拍。
而每四拍的最後一拍後麵都會有一個象征小節結束的——小節線。
她要做的就是不論秦鍵演奏什麼,她隻用跟著秦鍵的演奏速度數著拍子看小節線就可以。
這樣數到頁尾處的小節線,她就可以翻頁了。
要想讓這個方法行之有效,她必須要確定一個位置正確的第一拍——也就是一根小節線後的第一個拍子。
謝天謝地,這是一首賦格作品。
秦鍵加入左手的第一個正拍,就是她需要的強力依據。
“1”
“2”
“3”
“4”
又是一小節過去,她已經數了31小節。
眼見第一頁就要結束,她學著音樂會上那些專門為鋼琴演奏者翻譜的工作人員一樣,壓低胳膊伸出了小手。
‘唰’的一聲。
譜子翻到了第二頁。
緊接著心裡再次開始了默念——“1”“2”“3”“4”
——
演奏到了第二頁,秦鍵心裡有些佩服小段暄。
同時感到意外的還有科赫和卡蒂婭,作為同樣清楚這是一份怎樣樂譜的二人,都不會覺得一個孩子應該能做到如此精準的翻頁。
一閃過的思緒,秦鍵目光掃過樂譜上的下一小節,左手的力度逐漸加重。
音樂色彩隨之發生幻化,並且在演奏速度上也出現了起伏。
教室內的氣氛因音樂情緒的走向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解讀作品是一個稱職的鋼琴家拿到一部新作首當其衝要做的事情。
雖然隻有短短的十分鐘時間,但秦鍵儘可能的在那屬於他與樂譜之間互為彼此的十分鐘裡從繚亂的音符中尋找著卡蒂婭內心的蛛絲馬跡。
這不僅是一種職責,也是一種對音樂的尊重。
他可以不在乎對方怎麼對待他的作品,可作為一名演奏家,他需要自己認真的對待每一個作曲者的作品。
一個人可以在表象中作出種種令人反感的舉動,但其筆下的音樂是無辜的。
我們不能因為某些指揮巨匠曾加入了一些臭名昭著的反人類組織而否定他帝王般的指揮才能。
同樣,秦鍵正是以一種隻與音樂對話的態度在解讀演奏。
況且他認為這是一部值得演奏的作品,除了令人操蛋的手寫筆跡。
整潔的音樂一直演奏至第二頁倒數第二行的第四小節的最後一拍。
這裡是一處較為複雜的雙手對位,秦鍵的演奏聽起來讓人絲毫不覺得這裡有什麼問題,絲滑如大理石平麵。
但,這一拍卻將他身旁的小歪辮困在了原地。
小段暄堅持數了五十六根小節線,終於在這一拍,再次混亂了。
她原本認真的盯著左手聲部的樂譜,可在那一拍的最後一個音符上,那個擁有著長長符杆的e音讓氣氛無比。
那一刻她根本分不清那條如同小節線一般穿過五線譜的豎線是音符的符杆還是小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