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我都不知道十幾年後,這小破球還有誰能夠阻止我?(2 / 2)

而第二點則是為了節省糧草了,古代押運糧草的消耗要遠遠超過後世的認知,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畜力,而且道路難行,以一千裡為例,押運一百斤糧草到一千裡的地方,最少都需要消耗兩百斤到三百斤的樣子,也就是說押運一百斤糧草平均每天就得消耗掉十五斤左右糧草。

道路通暢還好說,要是道路難行,耗時日久,還不知道需要消耗多少,才能把糧草送到戰場上。

而如果大軍和押運糧草的一起,一路上消耗的糧草更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了?

但是如果換成水泥路就不一樣了,首先就是水泥路麵堅硬無比,不會因為路麵泥濘導致馬車車輪下陷,如此一來無論天晴還是下雨都不會影響到行軍,而第二點水泥路平整,不像泥路,即使修建再好的泥路依舊不會太過平整,但是水泥路不會,在水泥路上押運糧草的馬車會比泥路上更快也更省力氣。

除此之外,糧草的行軍速度上來了,甚至比起大軍的行軍速度也不慢了的時候,糧草自然就不用先行了,和大軍一起也更加安全不說,甚至可以省去原本押運糧草的軍隊。

這還隻是在現有基礎的改變,甚至腦洞稍微放大點,直接製作一種專門用來運兵的馬車,讓士兵直接乘坐馬車迅速抵達戰場,就以應天府到順天府為例,如果是製作出一種專門來運送士兵的馬車。

按照原本步行軍的速度,一天大約是能夠步行五十裡左右,也就是說從應天府到順天府,每天都不停下的情況下最少都需要四十天以上的時間。

而如果有水泥路,再製作出一種用來運兵的馬車,以馬車的速度,哪怕隻按照正常騎馬一半的速度來,也就是一小時十公裡,除開讓馬匹休息的時間,一天最少都可以行軍一百公裡,也就是兩百裡,應天到順天也就是十一天左右。

甚至是馬匹多一些,不愛惜一些,再把速度加上幾分,直接做到十天內從應天府行軍到順天府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因為這些士兵都是乘坐馬車趕路,自身體力保存完好,就是立即投入戰場也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

朱瞻基有自己的想法,穿越到這個時代,絕對是一個後世難以想象的機會,對於未來,等到他登基的時候,大明征戰的步伐不僅不會停下來,甚至會比現在更加頻繁,到時候一條條貫穿大明東南西北的水泥路,絕對會起到難以想象的作用。

糧食方麵還有土豆,以土豆的產量,大明的人口也絕對會快速進入到一個瘋狂增長的時期,等到十幾年,幾十年後他登基,這麼多年的積累,他都不知道那時,這個小破球上,還有誰能夠攔住他的腳步?

不過,這些都還暫時隻是朱瞻基自己心裡的設想,畢竟現在水泥也才搞出來,他想要把通暢南北東西的水泥路修起來,第一件事就得考慮第一條路該怎麼修。

所以點了點頭後,朱瞻基就直接對景蒙道“水泥的作用想必你已經看到了,用它修建一條連接應天到順天的道路,無論是行軍也好,還是說運輸之類的,都是要節省不少成本的,除此之外,這樣一條道路一但建成,造成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到時候我也能有更多的理由向我爺爺建議修建更多的水泥路。”

朱瞻基有意培養景蒙,一些事情說的也很透,景蒙理解能力也不錯,聞言隻是思考了半響,卻突然搖了搖頭道“殿下,屬下認為若是要把水泥的影響達到最大,其實修路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