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修改曆史係統》全本免費閱讀
與印象之中孱弱弓箭手不同,真正接受過數年訓練的弓箭手,其實大都是猛男。
畢竟拉弓射箭是典型的體力活,沒力氣的人連弓都拉不開。
有著數年軍事訓練的弓箭手,其實是挺猛的。
麵對衝過來的汴梁城,的確是有弓弩手轉身就跑。
可也有大批的弓手扔下手中的弓弩,拔出短刃直接迎上去的。
雖說經常乾臨陣停戰索要獎賞的事兒,可獎賞到手的話,那也是敢打的。
兩邊撞在一起,霎那間兵器翻飛鮮血飛濺,呼喝叫罵哀嚎之聲嘈雜不歇。
西軍精銳弓手很強,可裝備卻是比不上汴梁軍。
弓手基本上都是穿戴皮甲,手持短兵。
而汴梁軍尤其是前排的那些軍漢們,幾乎都是鐵甲。
大宋三分之二的鐵甲,都存放在汴梁城的武庫,曆史上金人得了這些鐵甲與工匠,弄出來了鐵浮屠。
陳然將這些鐵甲都取出來裝備軍中,此時此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有西軍弓手撲倒汴梁軍漢,手中短兵亂砍一通,卻是隻能聽個響。
反應過來的汴梁兵,將手中的骨朵甩起來,砸在弓手腦殼上,頓時紅白飛濺。
推開壓在身上的弓手,汴梁兵想要爬起來,又一西軍弓手衝過來撲在他身上,手中短兵直刺麵門,順著嘴巴捅進去,結果了這名甲士。
不等弓手起身,腦後頓時傳來呼嘯聲響。
出於老兵的直覺,弓手猛然前撲,一柄斧頭蹭著皮帽掃了過去。
弓手反手將手裡的短刀砍在了一旁的汴梁兵腿上。
可汴梁兵穿了護腿鐵甲,巍然不動。
短斧再度落下,弓手這次沒能躲開,直接砸在了胸口上,頓時開膛破肚。
這一幕在偌大的戰場上並不起眼,可卻是寫照,許多地方都是如此不斷上演。
訓練不足的汴梁兵,憑借裝備優勢以及對爵位獎賞的渴望,硬生生的壓著精銳弓手們打。
童貫領兵多年,軍事才能還是有的。
站在觀戰台上見著前方的弓手逐漸被壓製,當即下令“劉鎮,楊可世,辛興宗,劉延慶,劉光世...爾等速速領甲兵上前!”
弓手損失很大,再這麼下去必然要崩,這個時候必須要甲士抗上去頂。
西軍諸將紛紛帶領本部甲士,結陣上前接應弓手。
小說之中經常會出現劍術大師上戰場,手持利劍橫掃千軍的描述。
可實際真的有劍術大師上戰場的話,除非他是修真的,否則絕對不會用劍,全都是用長兵,而且是一個比一個長。
哪怕是武鬆這等雙臂有萬斤之力的無雙猛男,上了戰場也是用長兵揮舞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可能去用刀劍展示自己的刀法劍法。
西軍甲士就是手持兩米多長的槍矛等長兵,撲上來就是一通亂戳。
陳然這兒衝陣的甲士,多用短兵,以斧錘骨朵等為主,主要目的是方便持盾抵禦箭雨,外加破甲。
短兵對長兵,麵對西軍反撲,汴梁兵被打的節節後退。
觀戰的陳然,當即囑咐身邊傳令兵“擂鼓搖旗,後隊上前。”
傳令兵策馬來到擺滿了上百麵大鼓的鼓陣,高聲傳達陳然的將令。
鼓聲頓時大作,上百旗手幾乎同時揮舞手中旗幟打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