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轉頭就去了香房。
昨兒用了晚膳,她又花了兩個多時辰,這才將木犀香珠打磨完了。
五十多顆香珠,讓虞幼窈做成了壽紋和福紋兩種。
壽紋的有龍眼大小,她隻做了十顆,是要送給祖母串在佛珠上的流蘇結,祖母撚動佛珠時,滿手沾香。
福紋的做了四十顆,隻有花生米大小。
虞幼窈取了一股紅繩,將其中二十八顆木犀香珠穿到紅繩上,每四顆木犀香珠中間,穿一顆淡黃至綠色的藍田玉珠,玉珠比香珠要稍大一些。
許嬤嬤笑道:“藍田玉有調節陰陽氣血、袪病、益神之功效,又稱保壽延安玉,有神性、靈性、人性之三性,暗合道家天、地、人三才,木犀香珠以花木製,木主生機,二者相輔相成,暗合天道自然之意,以珠香養玉,以玉養珠性,戴個一年半載,珠能養出玉性,質地堅密溫澤,玉浸染了珠香,美玉生香,是難得的雅致,卻是相得益彰。”
虞幼窈瞪大了眼兒:“嬤嬤,你竟然也通道典?”
許嬤嬤笑了:“今上沉迷道術,我會這些也不奇怪,等你們再大幾年,葉女先生會教《易經》,這是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雖是道典,卻倍受儒家追捧,乃儒、道並學,寶寧寺的慧能大師,早年受《易經》影響頗深,曾以《易經》印證佛法,稱其為天人合一,對《易經》極為推崇,因此除了《四書》之外,《易經》也是科舉必考。”
虞幼窈將最後一顆藍田玉珠穿好,就把兩端的繩結編織了一個活結係好,一串木犀香珠串就做好了。
二十八顆木犀香珠,八顆藍田玉珠,三十六顆珠,另繩結處的兩根蘇流上,各墜了一顆藍田玉珠,一顆木犀香珠。
加起來一共用了二十九香珠,九顆藍田玉珠。
八為陰之極數,九乃陽之極數,無論是取八,還是用九,都是極好呢。
“這是要送給表少爺!”許嬤嬤一瞧就笑了。
這丫頭心裡想著表哥,不管做了什麼好東西都少不了表哥的,表兄妹倆關係好得世上也找不出第二個。
虞幼窈吐了吐舌:“昨兒表哥送了我一本《資治通鑒》呢。”
那本《資治通鑒》許嬤嬤也看了,比現在市麵上的印版,更生動有趣一些,虞幼窈十分喜歡,昨兒下午一連看了一個時辰。
周表少爺為了這個表妹,也是用儘了心思,每日教導課業,指導練字,教授琴藝不說,為免她學東西吃力,竟還將表妹每日要學的《四書五經》注書了之後,送給了表妹。
虞幼窈學習進度能這麼快,他這個表哥首當其功。
虞幼窈笑彎了唇兒:“這叫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
你將木瓜投贈於我,我拿瓊琚作為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誼,永以為好。
許嬤嬤心裡生了些許異樣,又瞧了虞幼窈,她臉上帶了笑容,眼兒清透如水兒,明淨一片,又覺得自己想太多了。
《木瓜》這首詩,詠歎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的真情實意,不同的人吟來,也有不同的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