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謝老太太心疼外孫女兒,從前在京裡拘著,也沒去哪裡遊玩過,倒是十分樂意,帶著她去外麵折騰,半點也不嫌麻煩累人。
王氏是完全把虞幼窈,當成自己的親女兒疼著,也樂意將她帶在身邊照應。
謝景流作孫兒,兒子,表哥,自覺跟著一起,承擔起照顧一家老小的“重任”。
外加一個殷懷璽。
因為是出來遊玩的,便也不急著趕路,馬車走走停停,到了中午,乾脆尋了一處水好,景也好的地方,取一張席子,席地而坐。
下人們幫著壘了簡易的灶台。
虞幼窈隨地采了野菜,就地取材,簡單炒了幾個小菜,也是鮮嫩爽口,彆有一番滋味。
等到了普明禪寺,太陽已經西斜了。
時間不早了,也不好在寺裡閒逛,虞幼窈和謝老太太,王氏一起去廂房安置。
殷懷璽訂了一處清幽的小院,小院裡有一方小小水池,應是引了活水,池水清澈透底,底部鋪了五顏六色的鵝卵石,養了十幾尾錦魚,池心堆砌了一座假山,頗有幾分景致。
院子頗大,正房三間,偏房六間,女眷們住一起緊夠了。
歇了一晚,第二日虞幼窈迎著初陽,和謝老太太,王氏一起去寺裡進香,為已逝的親人,家中的長輩,兄長們祈福,順便在寺裡逛了一路。
回到廂房裡,謝老太太就道:“武穆王要帶你去巡視產業,你帶幾個丫鬟婆子同去,我們就不跟著一起去,”說到這裡,她有些猶豫:“我知道,你和武穆王從前有“表兄妹”之誼,向來親近,不過你們將來是要訂親的,到底和從前有些不同,男女大防上麵的規矩不必緊守,但男歡女愛裡頭的事,卻還需要守些規矩。”
女子十三四歲嫁人,也是常有的事,長孫皇後就是十三歲嫁了李世民,這些話兒也該提點著一些。
謝老太太又道:“雖然你打小就受了教養,這話不必我多說,但你年歲小,從前沒經過這事,難免因為無知犯糊塗。”
她這已經是格外放寬了。
虞幼窈有了郡主的身份,世俗的禮教對她的約束,可以適當放寬一些。
她和殷懷璽從前就親近,在虞府這幾年,也都是殷懷璽在對她好,做為長輩,她對殷懷璽感覺挺複雜的,一方麵感激殷懷璽,將外孫女兒照顧的很好,不遺餘力地為她周全,謀算,另一方麵也覺得殷懷璽,對外孫女兒一早就圖謀不軌,心中暗惱。
可也不願去做惡人,不許虞幼窈和殷懷璽親近。
虞幼窈麵頰一熱,忍不住低下頭,小聲地辯解:“十九哥他,是知禮的人。”
謝老太太一臉牙酸的表情:“行了,你心裡有數就行。”
裝得倒是知禮又守規矩,就是心眼太多了,總能將自己不知禮,不守規矩的行為,搞得冠冕堂皇,就沒少把老太爺和老爺子氣著,偏就拿他沒辦法。
她都有些懷疑,殷懷璽這腦子,是不是儘用在小窈兒身上去了。
------題外話------
聽說大連那邊的風景很好,不過作者沒去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