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過河拆橋(1 / 2)

表哥萬福 猶似 3867 字 10個月前

這也讓韓氏的辯解之詞,變得白無力。

這種辯解的話,同時也在北境數萬文人墨學子的聯合上疏,萬民請命的呼聲之中,徹底變成了狡辯。

群從的眼睛是雪亮的。

韓氏犯了眾怒,也事實事。

病臥在榻的太後娘娘,也躺不住了。

第二日早朝,就讓沈姑姑扶上了金殿:“案件的真相如何,眼下葉大人還在調查,在案件徹底查清之前,韓閣老並朝中所有韓氏子弟,都回府好好歇著去,也彆在朝中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爭端,以免誤了朝事。”

韓閣老自然不服,當即跪地:“太後娘娘此舉,實在有所偏頗……”

虞閣老當即忍不住了,懟了他一臉:“你韓氏族,可是西安響當當的名門望族,堪稱北境士族之典範。”

韓閣老敏銳地感覺,這恐怕不是什麼好話,但這也是事實,他也不能說一個“不”字,一起打起了精神來應對。

果然!

“但是,”虞閣老話鋒一轉,言辭一下變得犀利:“前有北境士紳聯合偽造莫須有的罪名,殘害周厲王闔府,後有你北境士紳故態複萌,汙蔑中傷韶懿郡主,陷害武穆王,北境士紳藐視朝綱法紀,挑釁天家威嚴,無視皇家體統,欺君犯上,是為大逆不道,這也是事實。”

這一番話,直接戳到了韓閣老的肺管子:“虞閣老,你莫要信口開河,周厲王一案,所有涉案人員皆已……”

齊大人截斷了他的話:“微臣以為,虞閣老所言甚是,韓氏既然以陝西第一世族自詡,那麼所代表的就是陝西所有士族,眼下劉大根一案,受害的是韶懿郡主和武穆定北王,茲事體大,韓氏族在洗脫嫌疑之前,沒有資格繼續參與朝事。”

朝臣們紛紛附合。

韓閣老一行人,“撲通”地跪到地上:“太後娘娘,我韓氏族世代忠君,對朝廷,對天家,絕對半分不敬之心……”

“住口,”太後娘娘厲聲喝止:“韶懿郡主去北境,是哀家並朝臣們一致促成,你北境士紳大肆宣揚韶懿郡主目無綱常,禍亂法紀,是不是也要扣哀家一頂後宮乾政,禍亂綱常,牝雞司晨的罪名?”

韓閣老雖然不滿保皇黨,借著韶懿郡主的盛名,在朝中無往不利,但也隻敢在心裡不滿,頓時不敢再說半句。

“北方十餘地區,皆遭了旱災,受災的百姓高達了二千多萬,逃荒的百姓達到四五百萬,可真正活著逃荒到遼東的,卻不足二百萬人,龍城正是京三地的門戶,眼下正聚集了一百多萬災民,與京兆隻隔了一道門戶,”太後娘娘聲音淡淡地:“流民一天得不到安置,在座的各位就能高枕無憂?”

韓閣老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裡,太後娘娘的意思很明顯,百姓們正在受災,可北境的士紳,卻不思捐助災民,還在忙著爭鬥。

置百姓死活於何地?

置朝廷法度於何地?

置大周社稷於何地?

太後娘娘沉聲問:“敢問諸卿,當初朝廷為什麼要頒下國策,將災民安置到遼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