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
將近耄耋之年的公孫弘對李蔡說了很多,追憶過曆代前任,也講過要和大將軍對著乾。
事後證明。
李蔡隻聽進去了後者,而且還自己做了發散……
可公孫弘唏噓的前者——那些前任丞相,本應該給李蔡以警示,但事與願違,他並未領情。
確切來說。
是李蔡領會到了意思,卻不在乎。
曆代丞相中,衛綰、竇嬰、許昌之流,是當今天子與太皇太後鬥法的犧牲品。
三人裡,前兩位都是太皇太後罷免,後一位則是太皇太後離世後,被天子清算,隨便找了個借口罷免。
前三人,太特殊,無借鑒意義。
再看後三者。
天子真正掌權後的丞相變遷,田蚡、薛澤、公孫弘。
田蚡的狂、貪、跋扈屬於獨一檔,彆人模仿不了,自然也無處借鑒。
薛澤、公孫弘則全身而退。
如此一算,再一看,確實也沒有哪一位的經曆,達到要李蔡去警惕的程度。
但為何後世每每提及武帝的丞相,都有一個危險至極的印象呢?從何人始?
“嗬…嗬……”
“嗬——!”
毒藥深入肺腑,牢房內掙紮的人不再掙紮。
李蔡死了……
衣冠淩亂,麵容扭曲痛苦,想必死的不是很安詳。
一介丞相,堂堂百官之首,卻因罪名入獄,隨後死於陰暗、潮濕、閉塞的牢房之中!
給當今天子作丞相的危險印象,從何人始?
就從李蔡開始!
從此以後,自儘、自縊、自刎,將進入一個新階段、邁入一個新高潮,它不再是文景兩帝時的稀罕物。
在當今天子的後時代,它將走進朝堂百官家!
如果你有罪、或者天子認為你有罪。
很不幸。
你將擁有它——自儘!
作為警惕他人的人,李蔡已經打了個樣,但他僅僅是第一個,等第二個、第三個出現時,人們才會悚然而立。
現如今。
朝堂上醒悟的人不多。
公孫弘應該有預感,隻是他死了,李蔡先前應該也悟了,可惜他現在也死了……
牢房外,金日磾端著托盤,垂首退至後方。
小吏領著一個仵作行人入內,一名小黃門立於柵欄外,目光陰冷。
仵作驗明正身、生死,對小黃門點了點頭。
見狀。
宮裡來的這位,帶著兩名隨從轉身便走,廷尉府小吏看了看地上的死屍,擺擺手,自有獄卒上前……
一刻鐘後。
未央宮,承明殿。
小黃門躬身稟報道:“陛下,丞相薨了。”
皇帝沒有表態,宦者令揮了揮手,示意對方下去。
殿內沉寂了會兒,方才響起皇帝無悲無喜的聲音,“朕說了,沒有下一次!”
是日。
未央宮中傳出詔令,丞相李蔡觸犯附益法,廢除樂安侯國。
濟東王劉彭離勾結丞相,意圖不軌,又驕縱凶悍,時常夥同奴仆、亡命少年,以打劫殺人、掠人財物為樂。
罪大惡極,賜死!
廢除濟東國,改為大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