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
劉據目光平靜,點了點頭,“孤曉得。”
他此次救張湯的決心並不大,可兜兜轉轉、陰差陽錯,還是因為他的插手,救了張湯一命。
王溫舒等人,在此次張湯一事中,也為其辯駁過的,但都石沉大海……
直到劉據求情,適才出現轉機。
不過。
相比於王溫舒等輩,劉據更看重另外兩位,張湯之子,張賀、張安世,尤其是後者!
成長性更強,與劉據的羈絆也更高。
額……
此處說的是恩情。
這世上,就屬人情債最難還,如果給這份債再加一個限定,比如救父大恩,那估計,這輩子都還不完……
季冬時節,天地儘是簌簌化雪聲,等白雪消融成水,再滲入泥土裡被植物吸收,樹木隨之發出新芽。
綠意重新回歸大地時。
春天,也就到了。
開春之際,朝廷繼冬日的大量官員調整之後,又一次開始了調整。
先說一個官職小的。
郎官張安世,因書法出眾,記憶超群,被皇帝提拔為尚書令!
此職雖然與後世的六部尚書名字類似,但官階、職權大小,完全不同。
尚書令,屬於少府屬官,負責分發文書。
這一提拔,實際是張湯罷官後,皇帝對其的補償,同時,也是內朝變動。
關注的人不多。
可隨後的兩個職位變動,影響很大。
張湯罷官,禦史大夫空缺,誰也沒想到,丞相莊青翟居然也被罷官,如此一來,三公空了倆!
九卿們蠢蠢欲動。
然而。
皇帝的心思永遠沒有人能猜透,未等他們發力,詔令已經下達。
遷太子太傅石慶,為禦史大夫!
遷高陵侯趙周,為丞相!
趙周這個人,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平平無奇,升任丞相之前,他什麼官職都沒擔任過……
皇帝任命他,用個難聽的比喻,便是:占著茅坑,不用拉屎!
那這個茅坑是給誰占的呢?
嗐。
給石慶唄!
皇帝現在走的,正是提拔丞相的正常流程,先任禦史大夫,積累資曆、班底,然後,便是升任三公之首。
當劉據知道自己皇帝老爹的安排時,又猜出自己的前太傅升官之路後。
他很想罵街!
什麼情況?逮住太子宮猛薅是吧?
剛把一個少傅折騰廢,又要折騰太傅,劉據恨不得衝進未央宮,跟那個老登好好掰扯掰扯!
咳。
劉據也就想想,並未付諸於行動。
有道是:舉重高手永遠舉不起自己,‘丞相殺手’,也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個‘丞相殺手’。
儘管劉據知道……
但沒用,而且這一次,他還不能故技重施,如果讓太傅也來個重傷遁走,皇帝老爹估計就得讓劉據也遁一遁了。
避免對方發毛。
劉據穩了一手,至少短時間內石慶不會有危險,天塌了,也是趙周頂著嘛。
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太子心安理得的做自己事情了。
他的適應力強。
朝堂上來往的袞袞諸公,適應力同樣強,將人走茶涼的薄情演繹得淋漓儘致。
即使身前官職再大,可走了,就是走了。
朝堂這個名利場,永遠不缺往上爬的人,大家隻會看向自己身前的人,而那些落在身後,或者跌落神壇之輩。
很快便會在時間的流逝中,被人們遺忘……
如公孫弘、如李蔡。
又如張湯。
直到某一天,需要吃一塹長一智時,人們才會從故紙堆裡,把他們挖出來,唏噓一陣,感慨一陣。
是的。
這其中也包括劉據。
都是俗人,沒什麼不好承認的,所以嘍,在無需感歎的時候,他已經在向前走、向前看!
話說。
初春時節,長安城最熱鬨的西市附近,多了一家食肆,占地廣闊,裝修低調奢華有內涵,名為:
春風樓。
名字的來源,據說是這家食肆‘取名廢’的幕後東家,在一處樓台上吹著春風,腦袋一拍,就定下來了。
至於【春風樓】的幕後東家是誰,外界並不知曉。
聽聞,似乎是一個姓魏的……
不過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春風樓】的招牌,是那由太子殿下親自所創、陛下都讚不絕口、盛傳於宮廷的美味佳肴——
炒菜!
不得了、不得了,能把宮廷菜式拿出來賣,無論幕後東家是誰,都不可小覷。
而今日。
有一位更不可小覷的人物,把【春風樓】包場了,瞅瞅被宴請的那位——左內史,鹹宣!
嘖嘖嘖。
有好事之徒連連讚歎。
不過,他們不會想到的是,讓他們咋舌不已的左內史鹹宣,此刻正彎著腰,給人倒酒呢。
“大將軍,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