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你個狗娘養的(1 / 2)

接士殿夠大,即使坐了將近百來號人,也不顯擁擠。

此刻。

前排就坐的大佬們,仍舊能保持體麵,或平靜,或淡然,但他們身後的一眾後輩子弟,那可都是年輕人。

年輕人不氣盛能叫年輕人?

冷笑的冷笑,怒目的怒目,而且對立的陣營十分明顯,今日在場的學派挺多,陣營卻隻有兩個。

一個是儒家。

一個是其他。

瞧瞧這座次都能看出點端倪,儒家居左側首位,他們之後,隔了數個身位,農家、縱橫家幾個小蝦米才入座。

再看他們對麵,莊、汲二人領銜的道家,張湯領銜的法家,還有李廣、霍去病、唐安、宋邑烏泱泱一大片人。

不管有心還是無心。

眾人紛紛朝儒家子弟投去不善的目光。

儒生們也不是好惹的呀,你瞪我也瞪,誰怕誰?

“咳。”

便是在這種互相眼神對峙、嘴上卻一言不發的時刻,有人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沉默道:

“既然大家都互相謙虛禮讓,那在下就做第一個自薦的吧。”東方朔手持一把羽扇,笑眯眯道:

“若要問我等辯者於國有何用,我以為,有大用,可輔佐賢主,可明辨是非,恰如昔日公孫龍於平原君!”

辯者,是春秋戰國時期對名家門人的稱呼。

而公孫龍,乃趙國人,正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有個非常著名的命題,即:白馬非馬。

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公孫龍曾輔佐平原君多年,東方朔現在以這二人舉例,一來,是在論述名家於國有用。

二來。

則是在向主位上的太子劉據表示,您就如昔日平原君,我如昔日公孫龍,臣一片忠心,蒼天可鑒!

當然了。

後麵這一條深意,旁人是品不出來的,東方朔也不是說給旁人聽的。

做了引領者,又夾帶完自己的私貨,他輕搖羽扇,看向四周笑道:“大家互相論證,暢所欲言嘛。”

東方朔話音剛落,還真有人暢所欲言了。

孔安國抬眼掃來,語氣平淡道:“辯者隻會乘口舌之利,名家主張,更是以爭勝為目的的無用之學。”

誒呦呦。

語氣不重,口氣可不小。

一句話就把名家貶的一無是處,東方朔身後的兩個跟班當即羞憤難當,嗔怒瞪來。

他們兩人,是三公九卿製度中,九卿之一太常治下的禮官大夫麾下的兩名……百石禮官。

是傳承有序、真真正正的名家門人!

不過。

瞅瞅剛才介紹他們兩人那冗長的前綴,再瞅瞅他們本身的官職,百石禮官。

官職小,學派弱,注定了人微言輕,他們也隻能瞪一瞪孔安國,作無能狂怒狀。

而他們的帶頭大哥,名家代表人東方朔聽了對方的話,不僅不怒,相反還不以為意的笑笑。

剛剛說完時,東方朔便注意到太子投來的滿意目光。

有了這,那就夠了!

你貶寧你貶,反正我東方朔早已入了太子法眼……

第一輪交鋒中,因為名家的笑而不語,在外界看來算是完敗,其他諸家豈能放任儒家氣焰囂張?

蔡成很想低調,但背景不允許。

墨家現在落寞了,可以前也是能和儒家分庭抗禮的存在,此刻必須站出來。

“我墨家善營造,上可製軍國之利器,下可製安民之良術,可還是無用之學?”蔡成盯著孔安國,悶聲道。

他這句話。

算是在給東方朔找回場子,順便質問儒家。

而且蔡成所舉的戰績,都是近期可查的實例,軍國之利器,指對冶鐵工藝的改進,促進對匈作戰。

安民之良術,指印刷術。

實實在在的例子,從理論層麵確實無法辯駁,不過孔安國的攻擊依舊犀利。

他朝主位一拱手,麵向蔡成,冷聲嗬斥道:“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利器、良術,功在陛下,在太子!”

“伱墨家門人不過是一匠人爾!”

“也敢跟我侈談功勞!?”

聽到這話,蔡成原本黝黑的臉孔徹底黑如鍋底,他正欲還嘴,殿內忽然又有一人開口。

“哼。”

張湯看著孔安國,說話間的神情,仿佛重回當年在朝堂上的冷峻、剛硬。

“墨家成了匠人,那向來奉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在你嘴裡,豈不是可有可無的小吏?”

“非也、非也。”對方來得快,孔安國回懟的更快,“你法家並非小吏,而是禍國殃民的酷吏!”

“秦暴政,二世而亡!”

“不就張公口中那句‘以法治國’的功勞?”

此言一出。

殿內氣氛陡然升溫,張湯身後的法家門徒勃然大怒,中尉王溫舒猛地坐起,眼中凶光大冒,

直視孔安國。????“腐儒,爾要試試我寶劍鋒利嗎!?”

王溫舒嗜殺成性,脾氣絕算不上好,說話間,手已經按在了腰間劍柄。

對麵的儒生見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