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氏見她死不悔改,苦口婆心勸道:“閨中交好也不用她家,章家姐們現在不過十一二歲。今日去的還有皇後娘家吳家的小娘子,你們幾個小娘子年紀相仿,在一起豈不是更好。”
於夢嬋聽她這樣說,便知道於氏的打算,大叫道:“我是不會嫁到吳家的,你不要想著將我買了替你還人情。”
於氏麵露尷尬之色,她確實是有這種打算,吳家是鄭太後這邊的人,同武忠侯府走動頻繁,兩家也算是世交了。
自從當年鄭太後做主聘吳家女為皇後,吳家跟著水漲船高起來了。將於夢嬋嫁到吳家嫡枝肯定不成,但是從旁枝中找一戶家境富裕的也不算難,有著皇後娘家的招牌在,也算是不錯的人家,於氏自認也算給臨安那邊交差了。
現在被於夢嬋當場點破,這親事自然不能再說下去,於氏譏諷的說道:“你麵子倒是大,皇後娘家都不願意嫁,你以為上京還是臨安城,能隨你挑麼?”
金嬤嬤見兩姐妹快撕破臉皮,連忙出聲打著圓場。
“二小姐先回房歇歇,好好想想大小姐的苦處,等大家都平靜幾日,再論後麵的事。”
於夢嬋一聽,也譏諷道:“怎麼,把我當成你家那些姨娘了,我告訴你,於夢娟!我是於家二小姐,我看你敢不敢關我。”
於氏見她發起火來,反到不氣了,笑著說:“我這就寫信回臨安,看看臨安那邊滿意不滿意我給你找的婆家。”
前麵回來時,金嬤嬤就將房間裡丫鬟婆子都趕了出去,現在也不好再叫進來,隻好親自扶著於夢嬋,半退半拉的將她拉出正房,交給等在門口的觀琴和品書。
於二小姐一回到小跨院就讓丫鬟收拾行李,吵著要搬出去。兩個丫鬟也不知所措,請了劉嬤嬤來勸,劉嬤嬤半是脅迫半是勸說,終於使於夢嬋打消了這個想法。劉嬤嬤不乾耽擱,忙求人寫了信,寄回臨安。
於氏還在給金嬤嬤訴苦:“嬤嬤,今天這事真不是我小題大做。你是沒看見她今天的樣子,可憐巴巴的跟在那章家兩姐妹後麵,那兩姐妹不過十一、二歲,她一個大娘子跑去給她們說什麼頭麵、服飾,讓人看著就燥的慌。”
金嬤嬤雖然跟著去了長公主府,卻沒跟著進內宅,隨著馬車去了外院。內院中發生何事她隻知道個大概,其中細節不太清楚。
金嬤嬤掂量一下,小心翼翼的說:“我看二小姐來上京這麼多天,除了看重些首飾、衣料外,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夫人看這中間是否有其它誤會,或者有心人挑撥?”
於氏苦苦的看了金嬤嬤一眼,才說道:“在花閣中,周圍坐著七八家小娘子,有和她年紀相仿的,還有長公主的嫡孫女,這些她看都沒看一眼,直奔章家小娘子那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