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天的功夫,向楓走訪完三十幾家軍戶,情況大多差不多,缸無餘糧,人有菜色,個彆膽子大的軍戶向他抱怨賦稅太重,攤派多,上頭盤剝太狠不顧軍戶死活。
軍戶們的肚子吃不飽是個大問題,向楓這幾天苦思冥想,想找個解決的辦法。聞敏看他皺眉不展的樣子,便問原因,向楓便說了出來。
“才到任幾天,如此心係軍戶,難得難得!”聞敏由衷地誇了一句。
向楓擺了擺頭說“唉!我們蘄州衛以屯田為主,軍備為次,可軍丁們自己種田自己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去參加操練?”
“症結何在呢?”
“賦稅過重,上司盤剝,耕種落後,收成不高,等等這些原因吧。”向楓顯得有些懊惱,他忽然又想起什麼來了,問道“小敏,你可曉得有一種叫紅薯的食物——不對,也許是叫番薯。”
聞敏搖了搖頭,說從未聽說過。
“那馬鈴薯或者土豆呢?”向楓又問道。
聞敏還是搖了搖頭“小敏都沒有聽說過。你從哪聽來的?問這些做什麼?”
據向楓的了解,紅薯和土豆應該大致在這個時候傳入中國了,難道尚未傳入?或者隻在邊境地方才有?當然他所說的名字不一定對,土豆即便在大明已經存在,但未必就叫土豆或馬鈴薯,或許有一個他根本想不到的名字,但他來大明後,的確沒有見到過這些在後世極為普通的食物。
向楓向聞敏介紹了那幾樣食物的樣子和功效,說要是能讓軍戶們種植,那肯定可提高糧食產量,不會再餓肚子了。聞敏問他是如何曉得的,他推說是原來聽到一個外番之人說過。
聞敏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爺爺或許曉得一點——對了,李爺爺經常走南闖北去外地采藥,他應該知曉,不如我們去問問他吧?再說他治好了你的傷,也得去感謝一下人家。”
聞敏所說的李爺爺就是李時珍李神醫,向楓當即同意了,買好禮品後和就隨同聞敏一起往李神醫的家走去。
李時珍的住所位於蘄州城西南方,一棟獨門青磚四合院舍緊挨著雨湖,大門敞開,有三三兩兩的行人進出。
進入院內,右側一門上懸掛一匾額,上麵寫著“東壁堂”三字,想必就是李時珍坐堂問診的地方了。
向楓二人走進東壁堂裡一看,裡麵坐滿了看病之人,李時珍正在給病人把脈,另有幾人在忙著抓藥。
聞敏喊了一聲“李爺爺!”
李時珍抬頭見是他們後,問是不是來看病。聞敏搖了搖頭,說是專門來看望他的。
李時珍要他們先去廳堂歇息片刻,說他看完幾個病人就過來,隨後吩咐一個中年漢子過來招呼他們,對方自我介紹後才知道此人是李家長子李建元。
聞敏向李建元介紹了向楓,說他之前受傷,多虧了李神醫救治。李建元同向楓寒暄客套了一番,便帶著客人去廳堂裡喝茶。
李建元三十來歲,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他問向楓的身體恢複情況和來意。
向楓說自己的身體已完全康複,今日前來主要是感謝李神醫,順便請教他一些事情。
李建元問“何事?向總旗可以跟我說說麼?”
向楓就把今天的來意說了,問李建元是否知曉番薯和土豆這兩樣東西。
李建元問是不是藥材,聽向楓說不是後,他就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最後搖了搖頭。
向楓有些失望,李建元已得其父真傳,他都不知道的話,那李時珍也未必知曉。
那些尋常食物流傳到後世,養活了無數人立了大功勞,它們甚至能決定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存亡,越是最普通的就越具有決定性,而不是那些平常百姓難得吃到的山珍海味,萬萬不要因為它們普通易得而糟蹋,想當初,它們也是千辛萬苦才被發現的。
賓主三人開始閒聊起來。
向楓說“李郎中,我看來東壁堂的病人多得很,你和令尊每天都很忙呀!”
李建元說“向總旗,你可算說對了。每天看病的人絡繹不絕,晚上還要被叫出去,家父大部分時間沒空坐診,整個東壁堂就我和弟弟建中還有一個大徒弟撐著,有時忙得飯都吃不上。”
向楓問“那李神醫怎麼不多帶幾個徒弟呢?你也可以帶徒啊。”
“家父挑徒很嚴格,一般沒有天分的他都不要,如今他這麼大年紀,更沒有精力了。我是帶了幾個,目前還都不能單獨坐診。關鍵還不是這個,如今藥材緊俏,好些藥材都收不到,開了方子也抓不到藥,有時候要跑去黃州甚至去武昌抓藥,來來回回的時間都耽誤不少。唉!”李建元像抱怨似的說了一通。
聽到這,向楓想了想後忽然冒出一個念頭來,說道“李郎中,你方才說草藥緊缺,我這裡倒有個辦法……”
李建元急忙問道“什麼法子?你說來聽聽!”
向楓說“老弟我目前管著三十多戶軍戶,所轄田地二百餘畝,除去水田外,旱地尚有百來畝。這些旱地種植未成規模,收成也差,要是都種上你所需要的草藥,再賣給東壁堂……你看如何?”